蒙山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同心浇灌石榴花
本报记者
蒙山县是梧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区,少数民族人口5.21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7%。今年年初,蒙山县获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同心浇灌石榴花结出的累累硕果。
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有形、有感、有效”原则,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创建工作品牌,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A 加强党建引领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走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蒙山县长坪瑶族乡东护村沙箩组,只见村庄道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各族民居错落有致,浓厚的民俗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氛围扑面而来。
好客的村民,以歌舞迎客、以美食待客,让人流连忘返。村里的民族文化主题墙形象栩栩如生,展现瑶族群众农耕生活美丽画卷,一幅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墙绘传递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长坪瑶族乡东护村党支部坚持整体谋划,稳步实施民族村寨修建与保护项目,以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扎实推进油茶、年姜、罗汉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带领东护村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互嵌融居、共同发展。“我们以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同心东护’基层党建示范点,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示范点上的同心文化广场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知识、身边好人好事等,党员和村干部带头珍惜民族团结、守护民族团结,各族村民团结如一人、亲情如一家。”东护村党支部书记龚荣英说。
东护村是蒙山县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全县的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建工作专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在乡镇、社区组建“心连心工作站”,精准对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联建、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接地气、聚民心、促成效”。各单位党组织到驻点村、党员双报到社区开展共建活动,激励青年党员干部在服务窗口、驻村帮扶、政策宣传一线优化促团结、促发展举措,形成人人争当团结进步模范的浓郁创建工作氛围。
B 增进文化认同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遗项目展示、山歌比赛、瑶族刺绣、优秀诗词书画作品展……今年4月,蒙山县举办了“新派武侠风 醉美蒙山情”大型文艺展演活动,各族群众与优美的山歌相约,与多彩的民俗文化交流,彰显生机勃勃的文化新活力。
蒙山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立足群众需求,充分挖掘和展示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整合该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丝绸文化、武侠文化、诗词文化、长寿文化等文化资源,组织民族特色文体竞赛,发挥文化开放、包容优势,让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该县还注重组织“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联谊活动,每年深入城镇、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达200多场次,参加活动各族群众达6万多人次。
日前,蒙山县夏宜民族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瑶绣课外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瑶族刺绣技艺。经验丰富的绣娘手把手教拿针、执针、拉线的基础技艺,用一针一线“绘制”瑶绣,把山水景物化为千奇百态的花纹图案,展示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互鉴。
据介绍,蒙山县在全县两所民族学校开设瑶族刺绣教学和传统文化课堂,立足科学保护和传承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增进各族师生中华文化认同,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心灵深处。该县坚持深入挖掘瑶族婚嫁大型展演、瑶族农耕情景的开山舞、瑶族传统祭祀舞蹈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风貌,并以此为载体,通过节庆活动、乡村舞台、景区展演,让传统民族文化绽放其独特的魅力,彰显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激励斗志。
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该县依托县城“八大公园”,建设4个主题场馆、3条主题街道、2个主题公园,将蒙山历史沿革、维护国家统一的抗法名将苏元春、革命家陈漫远等蒙山县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融入各民族群众日常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凝心铸魂、赓续血脉。“这些主题公园,既是我们平时休闲的好场所,更是我们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操的好地方。”在采访过程中,一位韦姓干部表示。
C 推动产业发展 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
如何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蒙山县紧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发展机遇,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倾力打造茧丝绸全产业链。目前,该县桑蚕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以民品企业华虹公司为核心,以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基础,以分红型和股权型为合作方式的综合性经济组织。在新圩镇四联村建立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桑蚕示范基地,养蚕户实现收益150多万元,平均每户实现收益3.75万元,带动了80人就业,每人每月工资收入达3000元。
该县全力打造文旅产业,培育民俗生态旅游产业。2022年,瑶绣、瑶医瑶药、瑶族美食三大文化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
蒙山县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工作,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建设,让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红火。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城乡重点惠民工程近350项,其中涉及少数民族聚居乡村52项。2021年,总投资2.478亿元的蒙山至长坪三级路、蒙金二级路(蒙山段)项目相继竣工,两个民族乡道路交通大变样,其中夏宜瑶族乡成为高速路、二级路同时贯穿的乡镇。“家门口就在高速公路出口不远的地方,二级路就经过家门口。以前赶个圩要走路几个小时,现在开车半个小时就到达县城。”“从前养牛拉到集市卖,半天才能到;现在装车一个小时就到,节省了很多时间。”“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近几年先后就有两三条高速公路经过我们这里。”面对不断完善的交通设施,各族群众由衷感到高兴。
2022年,上级下达蒙山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30多万元,比2021年增加140多万元,增长30.4%。2023年,到位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636万元,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饮工程、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等项目,惠及各族群众1.23万人,各族群众日常出行更加便利,也提升了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今蒙山县各类基础设施得到整体优化和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持续深化拓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得到不断改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