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在南宁举行
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现场,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和嘉宾致辞。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余锋
11月6日,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交流会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旨在分享中国智慧渔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展现智慧渔业作为产业升级引擎及连接农民共享成果纽带的双重价值,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本次交流会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南宁市政府主办,中国渔业协会承办,吸引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越南、索马里、斐济等国家的嘉宾,四川、广西等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相关代表,以及相关的企业代表共约180人参会。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数字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智慧渔业与跨境贸易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分享中国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AI智能体开发与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渔业跨境贸易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和经验,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现场。
据介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渔业总产值达1.68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7358万吨。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外交往来,2024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1117万吨,贸易额超438亿美元,占世界水产贸易总额的10%以上,成为拉动全球水产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中国在智慧渔业领域展开积极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一套应对渔业发展难题的可行方案。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集沿海沿江沿边于一体,气候温润、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是全国少有的适宜宜农、宜林、宜牧、宜渔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农业区域。近年来,广西统筹推进“上岸、下田、向海、用库”四篇文章,加快构建“好水养好鱼、优质卖优价、丰产又丰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2024年,广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8.7万吨,同比增长2.7%;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76.5亿元,增长2.0%;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同比增长5.2%。广西水产品总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渔民人均纯收入均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首位。

嘉宾和代表在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上讨论交流。
近年来,广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智慧渔业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实践成果。其中,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以工业化理念打造智能无人养殖车间,运用视觉神经网络AI分析,实现对虾养殖精准管理,每立方水体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15公斤。广西华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AI设施渔业为核心,打造智能养殖、精准管控、数字运营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体系,每立方米水体加州鲈鱼养殖产量达到50公斤。这些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智慧渔业在提质增效、绿色转型、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