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八步区供港蔬菜基地
一、场景概述
贺州市八步区供港蔬菜基地智慧种植位于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由多方合作建设,通过物联网与5G技术、AI图像识别、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2024年,项目基地蔬菜总产量提升至9万吨,产值增长至4.5亿元。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八步区依托《广西数字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战略,以“安全、安心”为生产理念,打造广西首个供港蔬菜数字化示范基地。项目聚焦生产管理粗放、市场对接不畅等痛点,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助力铺门镇成为国家级蔬菜产业强镇。
(二)场景应用
贺州市八步区供港蔬菜基地是广西首个供港蔬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核心产品包括豆杯、菜心、毛节瓜等,年产量达101.67万吨,其中75%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本项目以“提质增效、绿色安全”为目标,集成物联网监测、智能农机、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构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实施,基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可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为数字农业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图1:蔬菜天空地一体化全产业链一张图
(三)主要技术
物联网与5G技术:部署田间墒情仪、气象站、虫情测报仪等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多光谱无人机结合5G技术,秒级回传作物生长数据至管控平台。
AI图像识别与智能决策: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无人机巡检自动识别病虫害,准确率提升40%,并推送精准防治方案。
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一菜一码”全程溯源,农残检测合格率100%,提升品牌公信力。
北斗导航与自动化农机:应用北斗自动导航系统,实现播种、植保、采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9—23倍。
生产管理一张图:融合GIS、遥感与VR技术,构建1∶1实景数字孪生模型,支持远程监测与精准调控。
(四)运营模式
1.多方合作机制:与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小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与深圳华盛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行“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模式,稳定市场渠道。
2.电商融合与品牌营销:入驻“健康村物”等平台,2024年线上贸易收入达5187万元,同比增长89%。
3.农户参与机制:采用“培训+就业”模式,培育种植大户190户,带动就业3500人,农户年均增收超4万元。

图2:农业生产全程监管终端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济效益
产量与产值增长:2023年蔬菜总产量8.2万吨,产值4.1亿元;2024年产量增至9万吨,产值达4.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0亿元。
成本优化:每亩节水60%、节肥20%、节省劳动力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带动17个村集体年增收112.5万元。
(二)社会效益
乡村振兴:563户贫困户脱贫,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0万元。
技术辐射:模式复制至贺州市其他县区,建成6个供港蔬菜基地,辐射面积1.5万亩。
(三)生态效益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10%,废弃农膜回收率95%,土壤肥力提升8%,实现绿色可持续种植。
(四)推广应用价值
本项目形成的“数智种植”模式已适配多种作物场景,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四、总结与展望
贺州市八步区供港蔬菜基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销售精准化,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稳定、优质的蔬菜供应。未来建议:
1.深化技术集成:探索AI预测模型,优化种植决策。
2.扩大市场覆盖:拓展RCEP区域出口渠道。
3.强化培训体系:提升农户数字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项目成功验证了数字农业在提升产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价值,为全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