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宾阳县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
一、场景概述
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2022年起)位于宾阳县,由县农业农村局主导建设的智慧种植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动古辣香米产业提质增效。该平台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和溯源体系建设,精准调控水稻生产,解决产业动力不足、品牌薄弱等问题,推动宾阳优质稻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经营和三产融合发展。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根据《2022年数字宾阳建设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要求,宾阳县农业农村局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作重点为“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目前宾阳县重点实施的数字农业建设项目是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建设。

图1:优质稻全产业链管理系统界面
(二)场景应用
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的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气象数据、土壤温度、湿度、EC值,自动分析病虫害信息,记录水稻全周期生长过程,并通过高清监控仪清晰观测全县水稻生产各环节。所有数据汇聚云端,为科学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智能AI农业小助手每天整合气象、图像、生长状态等数据,向管理部门和种植者汇报情况,并链接销售终端,推广古辣香米等优质产品,实现全县域粮食种植的统筹管理。
(三)主要技术
该平台依托云计算及3S技术,构建了涵盖种质管理、育秧、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销售、产业服务、综合展示、农产品溯源、全产业小程序、运营管理等10个系统的完整架构。平台配置了205个定时拍照摄像头、20个土壤墒情站、5个气象站、43个实时监控摄像头、5个虫情测报仪和1台无人机等200多台物联网设备,覆盖全县水稻生产基地。目前,“云农智联”视频监控已接入系统,政务云完成对接,各类设备数据已实时传输至云端。

图2:优质稻全产业链管理系统大屏
(四)运营模式
该平台已开通微信小程序注册登录方式,全县1600多户种粮大户、粮食企业及管理员已完成注册认证,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网页轻松登录。此外,宾阳县每年组织专项培训,帮助用户深入了解平台使用方法,通过小程序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发布求购或服务信息,提升平台应用效率。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该平台从种源、秧苗质量把控入手,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障食品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借助尖端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水稻生长的水分、气象、土壤、虫害等指标,为企业节省管理成本。平台连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宾阳县格点级、小时级历史气象数据,并通过小型气象站实时采集风速、温度、湿度、雨量等参数,可预测未来2小时至7天的气象灾害。同时,利用虫情物联网设备自动完成诱虫、收集作业,采集虫体图片,形成虫害数据库,提前预警病虫害,助力农业高产和农产品高品质。
(二)实施成效
该平台是物联网、云计算、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贯穿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实现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推动农业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引领农业品牌化发展。它对提升“古辣香米”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图3:监控摄像头采集画面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优质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稻谷品质,稳固古辣香米的理化指标。稻谷按照销售价格提升0.2元/公斤计算,宾阳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86万亩,总产量约为32万吨,农业产值至少增加收入64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