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三江县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智慧园区
一、场景概述
柳州市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园区(2011年至今)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由柳州市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主导建设,以有机茶智慧种植、中草药园智慧管理、非遗数字化传承为主线,通过安装物联网设备、智能灌溉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等,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智慧园区建设。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面对传统茶叶种植附加值低、非遗文化传承困境及生态保护需求,侗天湖公司依托广西“数字乡村”政策支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实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图1:智慧茶园园区原理示意图

图2:智慧茶园系统操作界面
(二)场景应用
1.有机茶智慧种植:部署数字化监测系统,园区通过部署土壤墒情传感器+无人机巡田系统,实现数字化监测。
2.中草药园智慧管理:部署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园区通过物联网环境监测+AI病虫害识别,开发“药茶共生”生态模型。
3.非遗数字化传承:建设AR/VR数字展馆;开发文旅小程序(含电子导览、AR寻宝等功能);设计四季主题旅游路线。
(三)主要技术
1.区块链溯源技术创新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为茶叶赋予数字ID,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确保品质与安全性。
2.数字孪生与AR技术融合应用。构建园区三维模型,开发互动导览系统。AR导览系统增强旅游体验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运营模式
1.多元合作机制。与柳州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周边村寨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训农民使用智能设备,带动200户参与中草药种植。
2.收益共享模式。茶旅收入按比例反哺非遗传承人,年均支付非遗技艺补贴超50万元;中草药园收益与农户分成,户均年增收1.2万元。
3.数据驱动管理。通过“侗天湖智慧云平台”整合生产、游客行为数据,动态调整文旅活动与种植计划。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济效益
1.有机茶产业蓬勃发展。智慧化手段提升后,有机茶单价提高40%,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增强市场竞争力。
2.中草药园高产高效。亩均产值达1.5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200%,为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
3.文旅产业快速增长。文旅收入占比从20%提升至55%,年均营收增长28%,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二)社会效益
1.创造就业岗位,本地村民受益。公司提供400个就业岗位,本地村民占比85%,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2.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年接待考察团与研学团队超100批次,培养30名非遗传承人,为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生态效益
中草药园实现了生态循环种植。这种生态循环种植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可推广性分析
非遗数字化模式纳入广西重点工程,推广至湘桂黔三省;智慧茶园系统已复制至云贵茶区,服务面积超5万亩;技术跨业务应用于柑橘、食用菌等种植领域;系统已在湘西、凉山等23个山地园区落地应用;依托《泛珠三角智慧农业协作协议》,柳州技术团队为外省企业定制改造方案,如贵州雷公山茶区冻害预警系统。
四、总结与展望
侗天湖智慧园区通过“科技+农业+文旅”模式,实现有机茶单价提升40%、带动200户农户增收,并培养30名非遗传承人。项目创新应用区块链溯源、数字孪生等技术,形成可复制的智慧农业范式。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体系,深化跨区域合作,推动“三产融合”模式在西南地区推广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