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星荷AI智慧猪场基地
一、场景概述
贵港市星荷AI智慧猪场位于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由广西星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导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智慧猪舍建造和AI智能化体系架构实现育猪数字化管理,养殖密度低于0.85㎡/头,人均饲养量高于4000头,成活率高于97%,料肉比低于2.5,饲养时间缩短至158天,可直接降低每头猪的饲养成本至少220元。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中国年消费生猪约7亿头,育肥猪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产业布局失衡。头部企业90%资源集中于种猪繁育领域,而育肥猪产能一半以上都是来自存栏量500以下的散养农户、小型养殖场。这种分散化养殖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在标准化生产、污染防治、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系统性风险。

图1:星荷AI智慧猪场运行流程

图2:星荷猪场—系统界面
(二)场景应用
星荷AI智慧猪场年出栏5万头生猪总投资约1.2亿元,建成25000㎡智慧型全密闭“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型育肥猪场,猪场设计方案从我国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出发,结合北美IOWA STATE UNIVERSITY Ken Stalder教授的《Facility Design for Pig Farm buildings》猪场的基准参数,猪舍投产使用规格可达北美高规格先进猪舍的标准。
公司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贵港分公司合作,打造全方位智能化育肥养殖星荷AI智慧体系,对育肥猪的环控、饲喂、疫病、预警、运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建立基于本土的最佳饲喂模型、最佳环控模型,实现可追溯、可视化的精细化智能管理。
(三)主要技术
公司团队已完成AI智慧猪场养殖的全产业链整合,实现物联网智慧猪场设计、建设、运营、养殖、体系搭建的全过程标准化、信息化建立,并验证物联网智慧猪场的商业模式可行性。
目前已完成系统核心模块的研发及标准:
(1)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库融合的育肥猪精准饲喂模型与环控需求模型
(2)多点采集,统一汇聚的物联网数据采集分析模块
(3)数字化养殖管理制度
(4)数字化育肥猪养殖办法
(5)数字化养殖管控实施管理办法
(6)无人化养殖流程建立
(四)运营模式
公司采用代养殖运营模式,即合作方提供断奶生猪、饲料及疫苗等生产物资,公司提供智能猪舍、自有养殖技术进行代养殖服务,最终的公司营收以饲养成绩挂钩。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集成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采集链接所有智能化数据,实现即时数据接收与深度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养殖业的智能化升级。同时与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对养殖生产成本进行精确控制与分析,形成一套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育肥猪智慧养殖方案。
(二)实施成效
星荷智慧猪场养殖密度将低于0.85㎡/头,人均饲养量高于4000头,成活率高于97%,料肉比低于2.5,饲养时间缩短至158天,可直接降低每头猪的饲养成本至少220元,提高猪只生长速度17%,减少饲料用量14%,整体饲养成本对标国内平均水平降低13%,解决猪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创新“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养殖场地、猪崽、饲料、药品以及养殖技术,而农户则负责日常饲养。公司统一负责销售,从而解决农户在技术、资金和销售方面遇到的难题。
使用物联网技术结合自主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跨度密闭猪舍及有机肥生产工艺,实现粪污零排放。
星荷AI智慧猪场搭建的智能养殖体系前期总体投入成本增加20%左右,适用于有稳定网络信号条件下,建设高标准工艺的3000头存栏规模猪舍,投入安装AI智能化设施设备,人均饲养可提升1000头,能提高30%以上养殖效率,降低5—10%的管理和生产成本。

图3:星荷AI智慧猪场舍内轨道机器人
四、总结与展望
星荷AI智慧猪场对探索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农业”示范园区、对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示范点、对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其平稳发展、对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将新质生产力应用于传统养殖业,为实现养殖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