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福绵区农贝贝自动化智能养殖生态小区
一、场景概述
农贝贝自动化智能生态养殖小区位于玉林市福绵区,由广西农贝贝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农业4.0技术为导向和依托,升级当地农业产业化结构,鸡场记录无纸化程度提高70%以上;节省人力2—3人。所属领域为智慧畜牧。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新业态,势必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的智能化、经营的网络化、管理的高效化、服务的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图1:数字平台应用效果

图2:蛋禽养殖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技术框架
(二)场景应用
公司引进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蛋禽养殖数字化管理平台和蛋鸡养殖智能巡检机器人,推动公司蛋鸡养殖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养殖模式的快速转变。
(三)主要技术
可追溯技术:通过在鸡舍和禽蛋生产设备上部署相关识别设备,建立禽蛋信息库,形成选育以及蛋鸡转栏、用料、用药、无害化、检疫、出栏等过程记录,完成全方位覆盖的可溯源信息。
智能环境预警技术:根据蛋鸡健康养殖的理论,把鸡舍内的环境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绿色标识”、“黄色预警”和“红色警报”。检测鸡舍内的五大环境指标,避免重大养殖事故的发生。
面向蛋鸡领域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平台所汇集的海量蛋鸡生产环境数据与关联蛋鸡产经数据通过关联规则、聚类、描述和可视化、复杂数据类型等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到适应于不同地区的蛋鸡专家系统数据模型和系数换算关系,实现蛋鸡生产决策技术的持续优化改善。
(四)运营模式
截至目前“农贝贝”品牌产业链形成以玉林福绵、贺州八步、梧州岑溪三大养殖版块为主体。玉林福绵成均基地项目总投资逾5000万人民币;蛋鸡常年存栏60万羽,种鸡存栏6万套,肉鸡年出栏量超过360万羽,配套年产能有机肥3.5万吨的桂沃有机肥厂和年产能十万吨的饲料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通过环境监控与数据采集,结合自动化预测和深度分析,形成闭环管理;同时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预警,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二)实施成效
经济效益:机器人绝产鸡、弱鸡的检出量为2.5—3.0%;间接提升产蛋率1.5—2%。死鸡检出率99%,饲养员工作时间由之前1.5小时/天降低至15分钟/天。双层鸡舍由原来2个饲养员缩减成1个饲养员。
降低管理成本:鸡场记录无纸化程度提高70%以上;节省人力2—3人,人工成本降低5.5%;预报警及时、准确通知处置现场异常,整体生产事故风险下降30%以上。
对行业,项目建设将促进蛋鸡的数字化、产业化革新,在行业内树立数字蛋鸡养殖样板,引领我省禽蛋产业换代升级,促进蛋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区域,大幅提升工作人员效率,从而有更好的经验和精力指导周边养殖户,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对产业链,本项目数字农业的数控中心将来可为60万只鸡养殖提供服务,通过数据互通共享,实现区域内蛋鸡养殖产业链各方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利用高精度感知设备,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数字农业有利于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3:蛋鸡养殖智能巡检机器人
四、总结与展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字农业作为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农业精细化生产,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既保护好青山绿水,又实现产品绿色安全优质。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