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富川县麦岭镇长春种猪智能养殖基地
一、场景概述
长春种猪场是富川广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第5个大型猪苗生产基地,场址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长春村,占地面积1400亩,总投资达2亿元以上。塞特机器人是公司2024年1月份开始在长春种猪场内安装试点,2024年9月份在全场铺开,总共安装了135台,投入1600多万元。投料精准度提升了50%,避免了饲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10%。所属领域为智慧畜牧。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持续上升,养猪行业作为肉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肉类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传统养猪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养殖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养猪行业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

图1:种猪智能养殖基地
(二)场景应用
长春种猪场拉塞特机器人智能养殖配备135台轨道视觉机器人,运用AI人工智能、无感技术、3D建模等新兴科技手段实现全栏舍24小时巡检,饲养员即使不在猪舍,也能实时关注每头猪的情况,实时监测种猪的进食、饮水、运动状态,一旦发现种猪有异常行为,机器人会立即反馈数据,为技术人员及时干预提供依据。同时,还能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氨气浓度数据,实时监测舍内种猪生产生长环境,智能调节种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湿度,智能饲喂器会根据每头种猪的体重、膘情等个性化信息,精确计算所需饮用水和饲料投喂量。

图2:拉塞特机器人
(三)主要技术
1.视觉识别:对视频图片中的不同特征进行标注和识别对比,难点是环境复杂多变、需要考虑各种状态下的可能;结合红外摄像及独有的行为识别算法,及时有效发现母猪发情、生病等异常情况,实时检测生猪生长情况,准确率可达99%。
2.3D视觉测量:通过3D视觉测量技术,结合生猪生长周期曲线,计算出当前存栏重量(准确率高于95%),取代原有人工“估重”方式(准确率低于80%),实现实时资产盘点。
3.智能决策系统:根据天气预测智能AI算法动态调整温控方案。
4.扫码模块链条分析系统:自动化投喂系统根据猪的生产阶段调整饲料投放量和喂水量。
5.扫码模块溯源系统:生产记录和生长记录流程数据,可扫码查询产品生产流程。

图3:智能精准投喂器
(四)运营模式
公司与周边农户实行合同养殖,依托“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客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挂钩合作发展规模化无公害肉猪养殖。公司以记账的形式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药物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对肉猪实行保价回收,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运作,有效地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生产当中。
三、经验与效果
长春智能种猪基地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自动化人工智能饲养,人力成本减少40%;投料精准度提升50%,避免饲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10%。
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养殖精准化、管理数字化、产业生态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此外,该项目有效带动了地方就业,为周边农民创造了众多工作岗位。
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绿色生态养殖,智能温控系统可降低能耗15%,实现低碳养殖;喂水精准度提升90%,实现环保用水节能的目标。此外,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确保养殖过程符合环保标准,有效避免了因养殖污染而引发的生态问题,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总结与展望
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监测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预警疾病风险,降低了疾病发生率,进一步节省了治疗成本。此外,由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种猪出栏时间缩短,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