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浦北县陈皮智能仓储
一、场景概述
陈皮智能仓储公共仓(2024—2025年)位于浦北县浦北陈皮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1栋四层,由浦北县柑果源贸易有限公司主导建设,通过集成物联网、机器人搬运、大数据决策系统实现陈皮仓储智能化管理,培育陈皮产值亿元村6个、超百万元户285户,直接从事大红柑种植和加工的群众2万多户10万多人。所属领域为智慧服务。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浦北传统仓储陈皮的方式为采用塑料袋、布袋结合铁皮桶、密封仓等进行密封存储,很难有效控制储存空间的温度、湿度、通风,存在效率低下、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随着2024年底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累计超17万亩,陈皮产量大幅提高,亟需建设专业的仓储设施来保障陈皮品质和提升陈皮价值。

图1:工作流程图
(二)场景应用
公共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后台控制区、展示区、出入库处理区和仓储区,可存放20吨陈皮。配套有163个高清摄像头、10个空气传感器、9个刷脸门禁,配备2台智能机器人。对仓库进行全方位监控、数据监测、人员进出管理和货物搬运,实现仓储信息全程透明、可追溯。
(三)主要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主要采用节能环保的仓储设备,满足智能公共仓系统供电需求。
三套系统。一是智能化监控系统。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仓库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有效预防变质、发霉,同时促进陈皮存化;通过高清摄像头监管陈皮仓储过程中的重点安全隐患环节,接入公安、银行、保险等监控系统,全面防范调包、人为损坏等风险;采用海关锁,传感识别系统确保仓单唯一性。二是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条形码等,实现陈皮的自动化入库、出库及库存管理。配备智能机器人搬运陈皮,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三是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存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存储需求,为发展决策提供支持。

图2:智能公共仓数据大屏

图3:智能公共仓数据大屏
(四)运营模式
公共仓由浦北县柑果源贸易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从陈皮入库的筛选分类、贴牌、扣海关锁,到出库的预约、取货、装封箱等环节,实现了智能化、规范化操作。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监督。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通过三套系统实现陈皮入库出库智能化管理,实现作业机械化、智能化,全方位监控,可追溯且高效精准;开发手机端小程序,让客户实时调看陈皮状况。
(二)实施成效
经济效益:提升陈皮品质与价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社会效益:一是助力乡村振兴。浦北陈皮产业培育了陈皮产值亿元村6个、超百万元户285户,直接从事大红柑种植和加工的群众2万多户10万多人。二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陈皮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生态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公共仓减少了因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陈皮变质、霉变等,降低资源浪费。推动绿色生产。
可推广性分析:以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该模式可复制到中药材、茶叶等品类生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样板”。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大幅提高陈皮的入库、出库及库存管理效率。智能化监控系统确保陈皮存储环境的最优化,有效保障产品品质。推动陈皮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了陈皮产业整体竞争力。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投资1.2亿元的智能公共仓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3万㎡,存储能力将达到25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