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数字茉莉”大数据平台
一、场景概述
“数字茉莉”大数据平台(2024年建成并应用)由横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导建设,依托横州市作为“中国茉莉之乡”的产业基础,整合茉莉花种植、加工、交易全链条资源,投入物联网设备、智能交易终端及金融科技支持,构建智慧服务体系。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花农、花商及企业数据,搭建“一朵云、一平台、一终端、四系统”,实现种植数字化、交易透明化、产业链延伸及金融服务精准化,推动茉莉花每亩增产约100公斤,花农每亩综合增收2000元以上,综合品牌价值达224.13亿元。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80%),但面临信息不对称、定价不科学、产业链附加值低等瓶颈。为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横州市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导向,联合建设银行引入大数据技术,破解产业升级痛点,推动“生产标准化、交易智慧化、服务现代化”,支撑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1:数字茉莉大数据平台系统架构
(二)场景应用
平台构建茉莉花基础数据云,整合产业链参与方,贯通各环节,搭建管理、交易和服务信息体系。建立茉莉花生产数字化试点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生产环境数据,实现生产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打造“数字茉莉”交易平台,搭建“一朵云、一平台、一终端、四系统”,实现公平交易、数据采集与政府监管;开展“数字茉莉”平台供需对接,促进企业与花农合作,以市场倒逼企业延伸产业链,逐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国家茉莉花质检中心、茉莉科研云平台,打造茉莉花专家智库,提升整体行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市一级智能物流共配中心,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农产品上行力度。
(三)主要技术
采用物联网技术,在种植基地部署传感器,采集光照、温湿度、病虫害、产量等信息;运用遥感大数据监控服务,进行种植遥感统计;开发智能电子秤终端,实现鲜花公平计重与货款支付数字化;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用于花价预测、产能计算等;集成身份认证、数据共享交换校对等技术,保障平台安全与数据流通。
(四)运营模式
横州市政府与建设银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建行投资建设系统、搭建场景,以金融科技畅通产业链,形成“产业+数据+金融”良性互动生态。同时,建行通过用户覆盖,为政府对茉莉花生产管理、产业规模提升、趋势研究、市场有序管理等提供大数据支撑,为花企、花商、花农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发行“茉莉花联名卡”、创新“花农贷”“花企贷”等,实现金融功能有效切入。

图2:数字茉莉数据控制中心应用页面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针对茉莉花产业信息不对称、产业链短、融资难等问题,打造“数字茉莉”大数据平台,整合产业链,实现种植数字化、交易透明化、产业链延伸及金融服务精准化。组织管理上,由政府主导,引入建设银行社会力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多方协作推进平台建设与运营。技术应用上,物联网技术实现种植环境实时监测;智能电子秤终端实现交易数字化;大数据分析用于市场预测、产能计算;遥感技术辅助种植统计。运营模式上,构建“产业+数据+金融”生态,通过平台整合产业链各方,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与金融服务创新。
(二)实施成效
经济效益:花期延长1—1.5个月,每亩增产约100公斤,花农每亩综合增收2000元以上;快递服务费从首重8—10元降到4—6元;202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73.7亿元,同比增长10.2%。
社会效益:促进电商发展,网络零售额30.95亿元,同比增长13.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2.7%;提供“一键式”融资渠道,基于平台交易流水构建信用评分模型,帮助个人和企业办理信贷业务,实现最快2分钟放贷,解决茉莉花产业链上的花农、收购商、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问题。

图3:数字茉莉微信小程序“实时花价”“在线交易”应用页面
四、总结与展望
“数字茉莉”平台成功突破了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构建“产业+数据+金融”生态,实现智慧种植数字交易、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其集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对于面临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需求、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地区,尤其对以茶叶、中药材、水果等单一农产品为主导且产业链相对完整的特色农业集聚区,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