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统防统治服务平台
一、场景概述
广西农业统防统治服务平台由自治区植保站主导建设,建设周期为2024—2026年,服务覆盖广西全域,属智慧服务领域。作为全国首个实现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标准化监管的平台,其核心是通过与大疆、极飞等主流厂商数据互通,打破飞控模块数据壁垒,集成GIS技术与无人机作业数据,构建“人工+机器+专家”三方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作业轨迹可视化、质量评估自动化,为全国统防统治管理提供可复制的广西经验。
二、场景背景与应用
(一)场景背景
广西作为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多发区域及重大迁飞性害虫的关键迁入地,植保无人机因高效精准、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成为重要防治手段,全区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6000架,但不同品牌飞控模块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作业质量难追溯、区域防治低效。
(二)场景应用
平台基于植保无人机、GIS等技术,构建集实时监控、数据收集与分析、作业指导与评估于一体的全流程监管系统。通过数据推送模式接入全国主流无人机厂商的飞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作业时间、位置、轨迹、飞行参数(飞行高度、速度、喷洒量等)及用药信息,将全区植保无人机作业轨迹汇总至地理信息“底图”,形成覆盖广西的统防统治“一张图”,实现作业区域分布、进度及质量的可视化管理。

图1: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监管平台界面
(三)主要技术
平台核心技术包括跨平台数据互通、GIS与物联网融合及智能评估算法。通过建立数据接口协议,解决多品牌无人机飞控模块的数据壁垒问题,实现作业数据的实时共享与集成;基于GIS技术将无人机轨迹数据映射至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全域作业可视化监控网络,为防控调度提供精准地理信息支撑;开发智能评估模型,通过设定飞行参数标准,自动判别作业质量并生成分析报告,为第三方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监管效率与客观性。

图2:广西农业统防统治服务平台架构
(四)运营模式
作为公益性第三方监管平台,平台由自治区植保站负责建设与运维,主要服务于全区各级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通过建立“政府监管—企业协作—组织执行”的三方联动机制,整合无人机厂商数据资源与飞防服务组织作业信息,为注册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提供免费的动态管理、作业指导及数据追溯服务。
三、经验与效果
(一)经验做法
平台聚焦植保无人机监管的数据壁垒与效率瓶颈,通过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构建解决方案。在组织管理层面,依托自治区植保站的管理职能,建立政企协作机制,推动无人机厂商、飞防组织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在技术应用层面,采用毕昇JDK、PolarDB数据存储系统等搭建技术架构,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采集、存储与分析;在模式创新层面,开创“平台化第三方监管”模式,通过统一作业标准、自动化质量评估与全过程追溯,形成“机器判别+专家验证”的监管体系,降低人工监管成本。
(二)实施成效
平台在2024年粮食生产激励资金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示范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全区40万亩农田作业监管,覆盖60个粮食生产激励县,通过精准调度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规范飞行参数与用药管理,推动精准施药技术应用,减少农药浪费与环境污染。在可推广性上,平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设计,不仅适用于全区各级统防统治项目,经改造后还可拓展至无人机施肥、运输、生物防治等领域,为农业无人机在多场景的标准化管理提供实践样本,具备在全国农业主产区复制推广的技术条件与应用价值。
四、总结与展望
广西农业统防统治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整合与机制创新,破解了植保无人机规模化监管的核心难题,不仅提升了广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更成为智慧农业中设备统筹管理的典型范例。未来,平台计划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推动市县级统防统治项目接入,并探索无人机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场景,打造多功能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农业无人机数据共享与作业标准,促进跨区域监管协同,为智慧植保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