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数经所)肇始于1958年院内资料组,1984年组建农业科技情报所,2021年更名为现名。研究所面向都市现代农业与国家三农战略,形成“数据要素—算法模型—应用系统—智能终端—传播服务”的全链条能力,持续支撑政府治理、产业发展与公众服务。现有职工约185人,其中正高级11人、副高级28人,博士及博士后20余人,学科覆盖农业经济、数据科学、遥感与机器视觉、信息工程与政策评估。
数经所坚持“数据驱动、智能支撑、政策引领”,聚焦四大方向:农业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数字农业工程与融媒体服务。建所以来承担国家与地方项目近千项,取得专利百余项,制修订标准数十项,发表论文上千篇,登记大量软件著作权与版权作品;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与集体荣誉。研究所主导建设“北京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种苗数字化管理平台”“京科惠农”多渠道科技服务平台等市级与行业级数字底座,牵头“北京农业智库平台”与高水平研究团队。依托“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等矩阵平台,开展面向基层与企业的规模化培训与咨询,形成“标准可复用、产品可推广、服务可评估”的工作机制。

产品介绍
产品与平台矩阵以“农科小智”农业大模型为枢纽,贯通数据、知识与业务场景。
1、农科小智大模型
面向农业典型任务的多模态、知识增强与可追溯智能引擎,融合文本、图像、表格与时空数据,支持专业问答、检索生成与解释型分析;与权威知识库和专业小模型协同,答案可核验,可内网部署并按场景微调。
2、导览服务机器人
集语音对话、触控交互、路线规划与展品讲解于一体,联通知识库实现活动引导与人流疏导;支持远程运维、内容一键下发与品牌化定制,适配展会、科普馆校与成果展厅。


3、种苗智能巡检装置
边缘计算与机器视觉融合,实现苗情识别、病虫害早筛与异常告警。

4、北京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
面向区—乡—村—产业的一体化数据底座,统一口径与治理规则,提供区域画像、时空热力、专题研判与模板化专报,支撑项目谋划、绩效评估与协同决策。

5、“农爱问”农业科技云
权威知识与专家服务入口,为政策条款与技术要点提供清晰可追溯解答;联通专家库、课程与工具轻应用,多端可达、按专题运营。

6、种苗电商融媒体平台
以内容驱动连接“品种—育繁—渠道—用户”,承载样品试种与口碑评价、直播活动与线索管理,沉淀品种全生命周期数据资产,提升推广转化与复购效率。
作为首都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智库,数经所以问题为牵引、以场景为抓手、以标准为支撑,持续输出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估的数字农业方案,助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强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