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助力大化渔业破局腾飞
累计投入1055万元协作资金,构建“基地+加工+物流”全链条体系
近日,第七届广西稻鱼丰收节暨“广西库库鱼”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落幕,在备受关注的全区“鱼王”赛上,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三渔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的水面生态青鱼,一举摘得2025年全区“鱼王”赛金奖。这枚沉甸甸的奖牌,既是对大化红水河鱼卓越品质的认可,又是粤桂协作助力大化特色产业破局腾飞的生动缩影。
大化渔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粤桂协作的精准帮扶。自深圳宝安区与大化结对以来,两地聚焦渔业产业发展痛点,累计投入1055万元协作资金,构建“基地+加工+物流”全链条体系。在北景镇,用宝安区投入的民生帮扶资金建成的江栋村平吉屯渔业码头,不仅打通了水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还让这里日均超5000公斤的原生态河鱼得以远销川渝黔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投入1000万元打造的龙着现代渔业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其80多个标准化养殖池带动全县陆基圆池发展至602个。2024年,龙着现代渔业产业园分红达47万元。
北景三渔公司的发展,正是龙头企业带动渔业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如今,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研发出鱼丸、鱼酱、鱼饺子、风味鱼干等深加工产品,年产能达200吨,产值超9000万元。公司采取“村集体占股+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吸纳32名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就业。通过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今年该公司已为10个村集体发放8.1万元红利,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大化依托红水河流域生态优势,以自然、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让当地水产品成功通过有机认证,凭借“零土腥味、肉质紧实”的独特品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为后续品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粤桂协作推动下,大化渔业从“卖原料”向“创品牌”跨越。宝安区出台专项措施,对采购大化农产品的市场主体给予补贴。2024年,广东地区采购大化农特产品金额达1.07亿元。今年以来,粤桂协作已帮助大化销售各类农特产品1.13亿元。通过积极推进“深圳农场”基地创建与渔业产品“圳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打通大化库区鱼直供大湾区餐桌的“绿色通道”,让大化优质渔业产品更快、更直接地触达高端消费市场。
“鱼王”的诞生,背后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常年守护。大化建立专门的水产专家大院,邀请广西大学专家领衔课题研究;粤桂协作大化工作办选派广东科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驻点指导,形成“专家+特派员+基地+养殖户”的联动机制,实时为养殖户破解生产难题。
在北景镇的养殖基地,广东科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推行联防联治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大水面渔业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大水面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与推广,助力当地渔业产业提质增效,让昔日零散的传统养殖区蜕变为高效、环保的现代化水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