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在仫佬山乡结硕果 鳗鱼全链条项目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义和村的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鳗鱼养殖项目一期竣工暨二期开工仪式。
该项目覆盖鳗鱼养殖、培训、加工、冷链仓储等全产业链,力争实现年产鳗鱼5000吨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助力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化鳗鱼养殖基地。今年2月、4月,分两批投放500万尾鳗鱼苗,预计全年总产值将超过1亿元。项目二期计划投资1.8亿元,占地约300亩,在引进先进的现代渔业工程技术,打造现代化高科技渔业创新基地的同时,同步建设鳗鱼文化展示中心、鳗鱼养殖培训中心等,构建优质、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现代农业科技工厂化养殖与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
县长吴国军表示,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养殖项目一期顺利竣工并投入运营,标志着罗城在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项目二期的开工,意味着鳗鱼养殖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集聚效应将更加凸显,必将为罗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养殖项目建设遵循“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原则。在粤桂协作机制推动下,罗城与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秉持“企业有诚心、政府有信心”的协作理念,共同推动鳗鱼特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政府高效服务保障、企业强劲资金投入的良性互动模式。项目一期创新采用“先建后补”模式,粤桂协作罗城工作组拨付500万元粤桂协作资金,用于建设标准化养殖厂房和购买配套设施,并将相应投资确权至黄金镇政府,再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宝聚、义和、寨道等4个村(社区)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该鳗鱼养殖项目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构建起“养殖护生态、生态促种植”的科学循环模式。养殖用水从周边河流引入,经多重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养殖过程产生的废水,通过系统处理后,输送至下游田地,用于糖料蔗、沃柑及瓜果蔬菜的灌溉,形成“鳗鱼养殖供水—废水处理—农田灌溉”的闭环循环模式,既妥善解决了渔业养殖的环保难题,保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富含营养的灌溉水源,助力特色农作物增产丰收。如今,鳗鱼养殖项目下游的田地里,甘蔗长势喜人、沃柑挂满枝头。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粤桂协作产业帮扶的核心目标。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养殖项目通过“就业+合作+分红”多元带农模式,让周边群众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根据宝聚、义和、寨道等4个村(社区)与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盈利分红第一年不低于资金投入额的3%,第二年不低于4%,第三至五年每年不低于4.5%,所有分红直接转入4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其中至少20%专门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维修公共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已有20多名周边村民参与项目建设,每月获得3500元至5000元的收入。另外,项目创新“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由公司为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鳗鱼养成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切实解决农户“不懂养、怕卖难”的顾虑。
从“一条鳗鱼”激活一个产业,到“一条产业链”带动一方增收,广西闽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养殖项目正以粤桂协作产业帮扶为契机,书写罗城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