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携手共绘蔬菜基地产业宏图——粤桂协作资金帮扶激活凌云县产业新动能
在粤桂协作的宏大战略布局下,一场跨越地域的产业帮扶行动在广西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蓬勃展开。深圳与凌云,一个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先进技术理念与广阔市场渠道,一个坐拥丰富自然资源、独特区位优势与充沛自然条件,二者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以产业帮扶为纽带,奏响了一曲携手奔小康、共绘新蓝图的奋进乐章。
加尤镇央里村粤桂协作蔬菜种植基地丰收季。周俊位摄
资金助力,开启蔬梦新征程
2023年,粤桂协作资金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央里村带来了1800万元的扶持。这笔资金成为央里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助力打造了占地700多亩的粤桂协作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和冷链物流中心。一条“保险高速通道”就此打通,涵盖种植、肥料供应、包装、储藏以及冷链物流等环节的一体化蔬菜全产业链应运而生。这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让央里村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基地。
央里村充分利用绿色、有机、富硒等核心优势,积极践行“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品牌创建组合拳。在多方努力下,基地通过“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产业发展开辟了全新征程。
加尤镇央里村粤桂协作蔬菜种植基地优质蔬菜直通粤港澳大湾区,既丰富了“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周俊位摄
就业带动,拓宽增收新天地
曾经寂静无声的田野,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蓬勃活力的“就业热土”。在蔬菜基地的各个生产阶段,就业岗位源源不断。蔬菜培育期,采收工人超50人;丰收期更是超过150人,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2024年,基地带动周边群众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2025年实现200多人“离土不离乡”的就业转型。
蔬菜基地还为桑蚕养殖群众在农闲时提供了务工机会,让他们在增加额外收入的同时,还能学习新种植技术。采摘工人罗阿姨感慨地说:“在这边干活,一天稳稳当当能挣150块钱。现在不仅钱挣了,还不用去远地方打工,孙子上下学也能接送,心里面感觉很踏实!”蔬菜基地的发展,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新天地,带来了致富新路径。
产值腾飞,铸就产业新丰碑
产业富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经济腾飞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凌云县秉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助力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的理念,依托专业化运营,成功打造出“乡村+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乡村,实现了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赢局面。
央里村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需求,积极与深圳等城市建立线上产销合作。通过“产业园—物流冷链—批发市场—商超—个体户”模式,打通产品供应链,推动凌云蔬菜80%以上直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同时,通过标准化检测与24小时动态监控,确保蔬菜100%来源可溯、质量可控。据统计,2024年,蔬菜基地产量达1500吨,总产值突破500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35万元。每年亩产值达3万元,还支付给当地农户租金56万元。央里村村民王丰荣难掩喜悦:“多亏了粤桂协作带来的蔬菜基地项目,解决了我们村的土地流转问题,还带来了工作岗位,让我们可以‘收租金’,还有工资和分红拿,非常感谢粤桂协作的帮助。”
加尤镇央里村粤桂协作蔬菜种植基地第一书记和群众一起收辣椒。周俊位摄
技才攻坚,奏响人才振兴曲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央里村支书倪景晟表示:“村里定期组织种植、管护技术培训,让村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从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摘分拣,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全产业链作业。”
粤桂两地通过人才互派、技术共研,引入帮扶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系列班4期,培训了170名技术型劳动力。从产业规划到技术人员配备齐全,央里村借助粤桂协作契机,从内到外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乡村技术人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力。
持续发力,迈向振兴新高度
展望未来,粤桂协作的助力仍在持续。央里村第一书记梁仁义表示;“上半年蔬菜基地生产成效显著,辣椒产量高达300吨,产值达600万元,直接带动基地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预计年末为村集体带来45万元的经济收入。”
下半年,蔬菜基地将持续优化升级。一方面,为保障蔬菜基地产出蔬菜四季不断产、供应稳定,基地全面优化蔬菜种植品种,引进生菜、西红柿等多种菜种。另一方面,蔬菜基地突破现有地域局限,把蔬菜供应范围扩大至两广以外,销售至湖南等周边省份,让更多地区的消费者品尝到基地的优质蔬菜,促进产业增收再上新台阶。
从“千年茶乡”到“菜篮子”,粤桂协作正以“组团式”帮扶为媒,绘制乡村振兴的蔬菜基地新图景。正如凌云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定湘所言:“我们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推动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让凌云的优质蔬菜直通粤港澳大湾区,既丰富了‘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