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小拖鞋“踏出”乡村振兴路
金秋9月,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年产150万双PU拖鞋的生产项目正式建成投产,为粤桂(四会—富川)协作产业园再添新动能。从签约到落地仅用10天,这一“富川新速度”,成为粤桂协作高效联动、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PU鞋材生产项目。
项目“快落地”的背后,是粤桂协作工作组与富川本地政府的“超强联动”。为让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工作组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
富川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粤桂协作四会驻富川工作组组长肖艳介绍,早在项目引进阶段,工作组主动赴广东考察企业生产线,精准对接技术、产能与市场需求,确保引进企业质量;落地环节,又联合华润园区管委会推行“一站式”服务,从厂房选址、建设方案优化到各类手续报批,全程专人跟进。同时,提前联动该县人社部门摸排周边劳动力资源,为企业储备充足用工,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一派火热生产景象。“在家门口上班,每天工作 8小时,加班还有补助,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来自附近小深坝村的陈阿姨一边熟练操作机器,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
PU鞋材生产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优先吸纳周边40余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产业落地+就业带动”的双重驱动,不仅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家门口的就业渠道,更让大家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今年预计销售额能达1500万元,选择富川,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成本优势!”企业负责人邓德政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企业作为用电大户,富川优惠的电价、厂房租金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此外,该企业主要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拖鞋代加工服务,依托粤桂协作平台,未来还将进一步对接广东市场资源,拓展销售版图。
自2017年粤桂协作启动以来,四会与富川携手共建粤桂协作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超1.13亿元。截至今年9月中旬,园区通过精准招商已引进企业20余家,带动就业超2500人;园区标准化厂房租金收益全部归全县村集体所有,助力每个村集体年均增收约4万元,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