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粤桂边界!广西陆川与广东化州打破壁垒,促农增收
近日,记者从广西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地处粤桂交界的邻居广西陆川县和广东化州市,通过两地共建的红色教育联盟、沉香产业合作园等项目已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5000元,红色文旅年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为全国省际边界地区农业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这主要得益于当地通过多种创新举措,成功破解省际边界片区化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产业割裂、治理短板等难题。
陆川与化州虽分属不同行政区划,但地理相连、民俗相通,历史上经济文化往来频繁。陆川作为广西东南部农业大县,依托交通网络形成沉香、橘红等特色农业集群,其中沉香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化州作为桂东南起义主要策源地,拥有8处红色遗迹,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1.5万人次,“陆川农业强、化州红色兴”的禀赋差异为“红旅+农业”融合奠定基础。
玉林国际香料物流港。来源:陆川发布
然而,两地曾长期面临协同瓶颈:行政界限制约资源流动,陆川沉香入粤重复检测增加成本30%;产业割裂致优势难互补,2024年边界农民收入较省内平均低12%;跨省纠纷年均超5起,制约区域发展。立足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两地确立“红+绿+旅”融合战略,推动资源互补向深度协同跨越。
在党建引领方面,两地将37项涉农事项纳入联合决策,签订跨省党建共建协议,建立20个党员先锋岗,推动56名党员参与产业建设。红色资源联创中,修缮8处红色纪念地,设计3条沉浸式线路串联农业项目,2025年上半年跨省研学接待量增长200%;成立边界纠纷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10起,下降60%;组建跨省农机服务队,作业效率提升40%,每亩成本降120元。
产业融合上,陆川引入企业构建沉香合作体系,成活率从70%升至92%,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4.5万元,加工体验中心年增产值300万元;化州创新红色研学活动,串联果园打造复合项目,2025年“五一”嘉年华带动旅游收入8万元、农产品销售超50万元。产销渠道方面,农特产品展销区、直播带货齐发力,上半年线上销售额200万元,与大湾区签订年供货1500万元协议,流通时间缩至2天,损耗率降15%。
乡村建设领域,联合整治环境使河道水质从Ⅳ类升至Ⅲ类,完成453户厕改,污水收集率提至90%;统一农房风貌改造120栋,沿线绿化覆盖率从25%升至40%;建成边界综合服务中心、跨省农家书屋,开通跨省公交专线年服务2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
机制创新上,每月召开联合议事会化解纠纷3起,达成5项共识,减少检测成本80万元;推行“圳品”标准,统一12项种植标准,产品合格率升至98%;探索“跨省产业飞地”,共建200亩沉香合作园,计划引入5家企业,投产后年产值预计5000万元,带动200户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元。
据悉,两地下一步将深化融合模式,2026年升级沉香产业园、拓展文旅矩阵,建立农业科技协同中心,力争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