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乡那造村:环境整治见实效 “三基本”目标落地生花
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要求,德隆乡那造村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着力实现“基本看不到脏乱差、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的目标。
聚焦“看不到脏乱差”,全域推进环境洁净。一是针对生活污水乱排问题,分别在那造屯、布民屯投入87.49万元建设排水暗沟1260m,并配套建设污水检查井、沉泥井、截流井、化粪池、路面开挖及恢复等附属工程,有效解决“污水横流”现象。如今村内巷道、房前屋后无污水积留,公共空间整洁有序。二是在全村配备垃圾桶20个,新建4个垃圾收集池,安排12名保洁员负责农村环境日常清洁、协作垃圾处理清运、公共厕所保洁等,做到垃圾“不落地、不堆积”。开展“房前屋后清洁行动”,实现“庭院净、巷道净、公共区域净”。
聚力“闻不到臭味”,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一是规范垃圾处置,杜绝异味滋生。优化垃圾收集点布局,选用密闭式垃圾桶,避免垃圾露天暴晒产生异味;保洁员及时清运垃圾,杜绝垃圾堆积发酵。二是规范村内畜禽养殖管理,引导56户散养户建设粪污储存池,配套铺设粪污输送管道至农田或沼气化粪池,实现粪污“变废为宝”。定期巡查畜禽养殖区域,杜绝粪污随意倾倒,如今村内无畜禽粪污露天堆放现象,公共空间与农户房前屋后保持干净整洁。
着力“听不到村民怨言”,全民共享治理成果。一是运用“积分”兑换带动群众环境治理积极性。利用爱心公益超市,党员群众可以通过参加集体卫生活动获得积分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已累计向群众发放积分兑换物资5000余元。二是长效管护保障成果持续。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明确保洁员、设施运维员岗位职责,定期开展考核;成立村民监督小组,及时回应村民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