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鸡窝渡村:“四宜四共”解锁和美乡村治理密码
近年来,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锚定“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目标,深耕“共建、共治、共享、共富”治理理念,通过党员带头焕新风貌、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文旅融合激活动能、生态赋能长效增收等举措,实现从“脏乱差”村落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改革集成前十优秀试点村”的蝶变,探索出一条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共建”破局筑基,夯实宜业发展根基
坚持党员带头示范,村党组织书记率先拆违清杂,党员干部跟进响应,逐户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带动群众主动投工投劳,高效完成“五拆五清五建”风貌提升工程,从根本上改变村庄旧貌。立足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区位优势,村集体牵头搭建“企业+农户”合作平台,精准引入霁云上院、竹窗溪语等30余家精品民宿,培育出多家“金宿级”民宿标杆品牌。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房屋入股分红、优先聘用原住民、支持转型经营等方式,让村民既能获得稳定月薪,又能参与收益分红,还可转型为采摘园业主等经营主体,年人均收入达3.7万元,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岗位”的增收格局。
以“共治”提质增效,擦亮宜居乡村底色
构建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体系,推行党建“1+N”模式,组建由村委干部、村民代表、民宿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搭建“一组一约五会”沟通平台,全年化解邻里纠纷、经营矛盾等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创新文明激励机制,推行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积分管理,以正向激励推动生活习惯转变,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同步攻坚基础设施升级,完成主要道路“白改黑”、8公里村内道路硬化,修建沿河旅游步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打造微果园、菜园、花园式口袋公园;建成全覆盖的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集中处理率提升,村容整洁率保持95%以上,村民环境满意度跃升至前列。
以“共享”聚势赋能,激活宜游发展动能
依托遇龙河、十里画廊核心旅游资源,推行“旅游+”战略,构建“1+N”旅游规划体系,统筹整合村内资源打造特色体验场景。强化服务配套统筹,统一规范民宿定价、餐饮卫生等行业标准;打造“遇龙河畔乡趣营地”,推出旅拍、瑜伽等特色项目,培育竹筏漂流、生态骑行、民俗体验等多元业态。打造品牌活动IP,成功接办两届遇龙河竹筏漂游节、漓江渔火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以优质活动赋能文旅发展。同时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动全民参与,提供线路指引、秩序维护等服务,年服务游客超6万人次,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服务员”的浓厚氛围。
以“共富”收官固本,厚植宜养发展底蕴
紧扣“生态+产业+公益”融合路径,实现长效增收与宜居宜养双向提升。将生态康养作为核心方向,制定生态准入负面清单,设立禁养区并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严格保护水源与林地资源。盘活资源培育特色业态,通过“民宿+农户”模式升级闲置农房为康养民宿、共享农园,培育中医疗养、度假旅居等产业,带动康养相关产业稳步增长。健全利益反哺公益机制,建立民宿经营与村集体收益联动机制,提取部分经营收益注入村集体经济,专项支撑公益事业,为老人提供体检、日间照料等服务,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助力教育发展,实现“老有颐养、少有所教”,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富民兴村的绿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