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面镇:“一事一议”破难题 路通灯亮暖民心

图为新修建的岑溪糯垌至平南泗灵公路寺面段。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莫驰光摄影报道
“以前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满脸,夜晚路黑坑洼,出门提心吊胆。”曾是群众对出行的无奈吐槽。如今,这样的抱怨变成了“路平了、灯亮了,雨天不打滑、夜里敢散步”的舒心夸赞——这一切改变,源于平南县寺面镇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抓手,聚焦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让村容村貌焕新,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修放心路,破解出行烦忧事
“路修好后,孩子上学、我们接送都顺畅多了!”9月22日,寺面社区村民覃全辉看着家门口平一屯的水泥路,满脸欣慰。此前,这条长663米的道路因缺乏维护,雨季泥泞、旱季扬尘,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学生上学。
今年6月,寺面社区工作队在县镇两级支持下,通过“一事一议”机制反复研讨方案、提交申请,成功争取到维修项目。施工期间,村民常围在路边关注进度,有人还主动帮忙搬水泥袋。8月5日,最后一段水泥铺设完成,村民来回踱步试走:“这下出门再也不用‘看天走路’了!”
同样欢喜的还有岑凤村岑六屯村民。今年初,该屯石前桥路因泥泞湿滑,多次发生村民雨天滑倒事故,村民梁汉新曾无奈表示“只能绕远路”。岑凤村党总支部书记宾坤邦了解情况后,迅速结合村情提交项目申请,多次赴镇上汇报需求。8月底,依托“一事一议”项目支持,石前桥路完成沥青铺设并开挖排水沟,彻底解决积水打滑问题。“现在出门踏实,政府办事效率真高。”村民梁朝意走在新路上感慨。村民彭光勇更指着新建的500头规模养猪场说:“就等新路修好后投产呢。”
亮安全灯,照亮夜行幸福路
夜幕下,岑平二级公路寺面段两侧,200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这条连接8个乡镇的交通纽带,是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的“动脉”,曾因夜间无照明、车流大埋下安全隐患。“以前入夜后载农产品,过弯道心里发慌。”竹桥村村民韦胜德回忆。
村民的迫切需求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落地。今年8月,施工队顶着烈日赶工,月底,200盏路灯全部安装到位。“灯亮了,开车安全,走路也舒心。”韦胜德说。罗苏村村民吴汉奎也坦言“晚上愿意出门了”。更关键的是,镇干部谢家宏表示:“路灯安装后,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变化还发生在寺面街圩通往圣堂卡的4.5公里“门户路”上。这条路一头连街圩、一头通村落,三分之一路段临山靠坡,此前无照明设施,夜间出行隐患大。今年8月底,“一事一议”项目落地,施工队安装路灯时,村民纷纷围观期待;当路灯首次亮起,有人忍不住欢呼:“亮了,亮了!”“路灯到家门口,晚上出门再也不担心了。”村民覃柱威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办民生事,成效显著绘新篇
近年来,寺面镇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一事一议”机制让村民代表与村“两委”共议规划、监督施工,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惠民。今年,在上级支持下,“一事一议”项目累计投资836.76万元,实施道路建设项目25个、路灯项目23个(共1431盏),覆盖全镇12个村(社区),惠及群众约4万人,群众出行安全与幸福感大幅提升。
“新路、新路灯只是开始,接下来要让老街旧巷也‘亮’起来,修复街圩主干道照明设施。”镇干部王启章干劲十足。据镇党委副书记梁昉新介绍,自2020年以来,寺面镇已通过“一事一议”实施道路项目119个,新建及改造道路超74公里;下一步将督促平容高速公路、岑平路施工方修复损坏的道路,还将对接交通运输部门,争取2026年启动平南动界至寺面公路剩余改造任务,为农村电商发展夯实基础。
“路通则百业兴,路安则民心暖。”寺面镇党委书记廖奇荣表示,镇党委、政府将持续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增进福祉为目标,全力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