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科学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79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另有20个村庄的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通过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有效提升了村庄规划对乡村建设的引领效能。
坚持高位谋划,确保规划科学性与系统性。罗城立足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际,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结合,着力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与产业向适宜区域适度集聚、紧凑布局。同时,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通盘考虑并统筹优化县域范围内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在规划编制中,综合考量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稳步推进低成本、易实施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保障农村宅基地、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理用地需求。
广泛听取民意,确保规划契合村民意愿与需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的桥梁与引领作用。通过深入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并灵活运用驻村调研、入户访谈等多种沟通方式,广泛收集、认真研究各方对村庄规划的意见建议。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农民群众在规划制定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推动村民角色从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转变,确保了规划成果能够真实反映村民意愿,凝聚乡村发展共识。
注重因村施策,确保规划切实可行与特色彰显。罗城深入分析各村庄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等现状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调整村庄内部各类用地布局。规划既严格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又精准有效地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空间,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持续动力。实践表明,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小长安镇崖宜屯同样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目前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已完成一期投入280万元,重点用于盘活村内闲置农房,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此举在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整体改善,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