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润乡焕新颜!曲湾村“蝶变密码”解锁幸福图景
金秋十月,步入银滩镇曲湾村,干净平坦的村道、整齐排列的路灯与墙面上的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宣传标语相映成景……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勤劳的汗水,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文明的芬芳。
近年来,曲湾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创新推出“六留”移风易俗工作法,联动曲湾艺术村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博园协同发展,让文明乡风浸润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产业兴旺,激活振兴“强动能”
曾经的曲湾村,是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纷纷外出,留守村民多依靠养殖、浅海作业和零散务工为生,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一度陷入停滞。2024年初,随着北海市曲湾艺术有限公司的入驻,村庄发展迎来关键转折。曲湾底、小湾江村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改造老旧瓦房,吸引画家入驻,建设艺术小院,全力塑造“艺术曲湾”特色IP,迅速打响了村庄的知名度。依托艺术IP的带动效应,村里逐步发展起特色民宿,并配套建设咖啡店、小酒馆与特色餐饮,逐步形成“艺术参观+住宿体验+餐饮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推动“艺术+文旅”多元融合、协同发展。如今,村庄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兼顾工作与家庭。曾经沉寂的乡村,在忙碌与团圆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生态宜居,扮靓乡村“高颜值”
“曲湾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到处都很漂亮又整洁,尤其是艺术村,已经成了热门网红打卡点。”村民林阿姨由衷赞叹。
曲湾村“颜值”的提升,得益于村容村貌建设的持续投入。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村里积极推进“党建红”与“环境绿”深度融合。每年投入约25万元,补齐生态治理短板,统筹推进村庄美化、乱象整治和垃圾分类等工作。村“两委”干部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引领与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结合,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村民们也主动参与到庭院美化中,让家家户户门前四季有花、处处是景,真正把日子过成了“向往的生活”。
乡风文明,绘就和美“新画卷”
在曲湾村,“积分超市”里总是格外热闹。“洗衣液70积分,洗洁精50积分……”村民们手持积分卡,熟练地兑换着物品。一套以“评比、公示、兑现”为核心的积分管理制度,将抽象的好人好事、文明善行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实实在在回馈,让移风易俗从倡议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曲湾村还将抵制高价彩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建“一约四会”,通过“石凳议事会”“庭院座谈会”等贴近群众的形式,共同议定红白事操办标准:酒席不超过15桌,每桌菜金控制在1000元以内,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彩礼金额上限设为2万元,坚决杜绝高额彩礼。村内餐饮场所也积极响应,推出简约实惠的乡土艺术套餐,既保留传统民俗特色,又彰显文明节俭理念。
此外,环境保护、理论宣讲、助老帮扶等多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里: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网格群通知、公开栏公示,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办“村晚”、定期开展农家书屋阅读分享会,让村民在文化浸润中提升素养,让文明乡风潜移默化沉淀。
文明涵养乡风,乡风浸润人心。今日的曲湾村,不仅美在整洁村容、繁花庭院,更美在淳朴民风、文明底色。村民们用双手把寻常日子过成了诗,把家园建成了可触摸的风景。 未来,这盏由艺术点亮、被文明守护的乡风之灯,将继续照亮曲湾人前行的道路,也温暖每一位走进这里的远方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