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帮扶 改写山村命运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摘选凤尾蘑菇。
“受市场冲击,今年秀珍菇上市虽只有2000多公斤,但收入依旧可观……”日前,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琴棋村党支部书记蓝敏向记者介绍时,话语里满是欣慰。这份底气,源自中国矿业大学15万元产业投资结出的硕果。
时间回溯至2013年,中国矿大(北京)的帮扶脚步首次叩响都安的山门。从选派孙铭晗、谢均岩、栾利建等干部赴都安挂职,到2015年起连续派驻3位驻村第一书记,这支“教育铁军”带着知识火种与实干决心,指导山村瞄准市场,发展秀珍菇、凤尾菇、木耳、糯玉米、蜂蜜、香菜、黑豆等短、平、快、活“小而美”特色产业,这些名特优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南宁、北京等地,在共富大道上筑起坚实堡垒。
孙铭晗驻村期间,推动16个帮扶项目落地,引入500余万元资金,还牵线武警广西总队开展“一对一”助学,让35名寒门学子重燃求学希望;谢均岩化身“新农人”,跑遍山野调研产业,邀请专家培训村民,将瑶山牛、黑山羊养殖从蓝图变为现实。2017年,琴棋村村民合作社正式成立,次年养牛场、养羊场相继投入使用,“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的创新模式,让村级集体经济从零跃升至年入5万元,百余户家庭就此捧起“金饭碗”。
十年帮扶路,中国矿大的投入从未停歇。超2000万元扶贫资金如源头活水,滋养着瑶山大地:400万元用于修建15条村道,200万元建设10个供水水柜,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用水难”的老问题;教育帮扶更是“拔穷根”的关键举措,学校新增贫困地区招生计划、挂牌优质生源基地,还为都安县培训近4000名教师,用教育之光点亮山里娃的未来;消费帮扶同样成效亮眼,校园内的都安农特产品销售点、“e 帮扶”App上的40余种特色商品,让瑶乡好物走出大山,900余万元的采购帮销金额,实实在在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在琴棋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驻村书记忙碌的身影。王庆多等人用脚步丈量民情,将危房改造、医保办理、大病救助等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把论文写在脱贫一线,将“6个200”任务化作扎实行动:每年投入200万元资金、引进200万元社会资金、采购200万元农产品、提供200万元帮销支持、培训200名干部与200名技术人员,为村子构筑起稳固的致富根基。
十年耕耘,山海情深。如今的琴棋村,433户1469 名村民的生活早已旧貌换新: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210多辆私家车行驶在宽阔的水泥路上,一栋栋农家洋楼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养殖场里牛羊欢叫,教室里书声琅琅,直播间里农货畅销,一幅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