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百企百村铸共识” 村企同心绘就振兴新图景
“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上班,每月能挣4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在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贺州市石牛塘石材有限公司加工帮扶车间内,村民马琳一边熟练操作机器,一边笑着介绍。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平桂区“石榴花红映平桂 百企百村铸共识”专项行动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平桂区积极探索开展让更多企业参与、更多村寨联动、更多群众受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载体建设。通过搭建“政府引导、村企联动、互利共赢”平台,推动125家民企与行政村(社区)“一对一”结对,700余家企业深度参与,在民生保障、就业增收、产业融合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让“石榴花”在城乡大地绚丽绽放。
“石榴花红映平桂 百企百村铸共识”行动现场。
民生暖心事,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感谢企业帮我们解决了住房装修难题,现在住进亮堂堂的新家,心里特别踏实!”文华社区搬迁户钟刚的话语里满是感激。近三年来,该社区61家企业累计捐资捐物500余万元,为329户搬迁群众圆了“安居梦”,社区也成功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平桂区处处可见。截至2025年9月,该区企业公益捐资超700万元,“揭榜圆梦助学”活动覆盖57所学校;万升石业、华砻树脂等企业定向捐赠1000余万元,为民族地区学校翻新校舍、添置设备;平安产险等企业持续为望高镇两村送去图书、生活物资,助力各族群众“融居融业”。一项项民生实事,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化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2025年平桂区服务重点产业用工点对点输送活动现场。
就业增收路,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以前外出打工常年见不到家人,现在在村里的帮扶车间上班,收入稳定还能顾家。”鹅塘镇槽碓村村民唐火妹的经历,是平桂区就业帮扶的缩影。专项行动中,平桂区创新搭建“企业+车间+农户”就业链条,认定55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岗位3000余个,带动3387人就近就业。
不仅如此,近三年,通过“春风行动”等招聘会166场,线上线下累计投放岗位近11.5万个,15510人达成求职意向;截至2025年9月,企业开展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从“技能空白”到“技术能手”,平桂区用就业“金钥匙”打开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大门。
产业新引擎,绘就城乡融合画卷
走进贺州美源农业的种植基地,连片的温室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在政策扶持和企业合作下,我们的种植面积新增300亩,产量增长400万斤,营业额提升30%!”基地负责人兴奋地说。这是平桂区推动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
依托“百企百村”平台,平桂区引导企业深耕乡村特色资源:温氏集团、姑婆山景区打造农业科普、民俗旅游精品路线,举办实景音乐会、避暑节等活动60余场,30余个景点融入“三交计划”;企业认购农特产品超50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碳酸钙、黄金珠宝、现代设施农业等产业与乡村发展深度绑定,形成“企业盈利、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多赢格局。
“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平桂”“三交”嗨起来系列活动。
文化聚民心,筑牢团结奋斗根基
“打起铜鼓唱起歌,民族团结一家亲!”在“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平桂”活动现场,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专项行动中,梦翔文化传播等企业开展免费下乡辅导306次,让民族团结进步文艺宣传队从9支发展到125支;20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用山歌、舞蹈、音乐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团结理念。
同时,平桂区注重典型引领,培育出鹅塘镇槽碓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30项,望高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羊头商会会长胡菊花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荣誉村主任一年干好一件事”“村企共建恳谈会”等特色载体,更让246次共建活动、360件好事实事,成为各族群众心手相牵的纽带。
如今的平桂区,村企同心、干群携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平桂区将持续深化“百企百村铸共识”专项行动,推动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业态扎根乡村,完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让“石榴花红映平桂”成为平桂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平桂民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