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时机增雨 服务精准施策 ——广西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抗旱保障服务
前涝后旱、旱涝急转,是广西今年汛期的关键词。“龙舟水”结束不久,广西旱象迅速抬头——7月中旬以来,全区降雨持续偏少、气温偏高,11月14日气象干旱程度达到今年最重,全区1152个乡镇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干旱面积占比94.4%。
旱情何时缓解?全区上下翘首以盼一场甘霖。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广西气象部门严密监测,研判有利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主动服务农业生产精准施策,在抗旱服务保障中彰显气象担当。
增雨
11月13日下午,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果农黄保贵在给自家果园抽水灌溉。他种的5亩沃柑今年挂果不少,但长时间干旱少雨,沃柑发育不良,果实瘦小,出现落果现象。“再没有雨,别说果子,果树都要枯死了。”黄保贵满面愁容。
“广西每年9月10日进入重点森林防火期,但今年8月我们就已全力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了。”11月14日,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巧玉向气象局提出服务需求,“希望能借机会带来甘霖。”
全区上下都在期待一场“透雨”,为了找到有利时机,气象部门铆足了劲儿:滚动开展气象干旱和森林火险动态监测分析,将服务材料发布频率由每周一次加密为每周三次,给出精细到乡镇的气象干旱监测情况,并预测未来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林业局会商联动,联合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5个市级气象部门启动干旱应急响应,各级人工影响天气部门24小时坚守作业岗位,增雨飞机10月底到位……
11月14日,今年第8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第一时间送达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指出“16日至18日全区有降雨天气过程”。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迅速进入特别工作状态,组织飞机增雨作业,发布增雨潜力预报和作业预案,各地作业人员赶赴作业点日夜蹲守、连续作业。
“这可是久旱的甘蔗地近四个月以来最大的雨啊!”在广西糖料蔗生产重点县柳城县,社冲乡冲江村委会副主任银耀克说:“甘蔗就怕干旱,我们是最关注下雨的人。”武鸣区区长尹玉林也对人工增雨作业高度肯定,指出目前全区大部出现中雨,极大缓解了旱情,保证了今年沃柑和甘蔗稳产丰产。
11月17日,自治区气象台解除干旱橙色预警。15日至20日8时,全区各级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抢抓时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6架次,地面增雨作业243次。受自然降水和人工催化共同作用,全区普降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到大暴雨。与14日相比,全区气象干旱面积减少29301平方公里;特旱范围明显缩小,气象干旱进一步缓和。
施策
根据气候预测,冬季广西大部仍维持降雨偏少趋势,旱情还可能持续或再度发展,如何稳住农民的“钱袋子”?
广西气象部门及时制作发布秋收秋种和甘蔗、热带水果等专题服务材料,联合农业农村厅发布甘蔗干旱灾害风险预警,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服务。
在被誉为“中国砂糖橘第一县”的荔浦,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农资经营部门,多次派人前往果园实地指导,为砂糖橘种植开出针对性“诊疗单”:建议保持土壤适当的湿度和元素平衡,增加果皮韧度,雨前小水半透浇灌,防止雨后裂果。
雨前小水浇灌,是为了避免果肉猛然大量吸水而裂果。大塘镇兰洞村果农莫建平表示:“我家种了200亩砂糖橘,如果果子有一半开口,损失就得上百万元!”
缺水的燃眉之急,同样是柳州市气象局甘蔗气象先锋队的关注重点。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刘梅围绕气象对甘蔗生产的影响,多次带队深入田间开展甘蔗生长关键期专项服务及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甘蔗影响的调查评估,提出“有水源和灌溉设施的蔗地,需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甘蔗后期生长和糖分积累;特旱重旱的蔗区,可与相关部门对干旱造成的减产损失进行评估”等建议,为有关部门及种植企业、蔗农降低干旱受灾影响提供了参考。
此外,受夏秋季严重气象干旱影响,广西喀斯特区植被生长受阻。广西气象部门基于喀斯特区植被干旱影响遥感气象评估模型,融合分析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制作《2022年7到10月广西喀斯特区植被干旱监测》材料,提醒相关部门关注持续旱情对喀斯特区植被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应对措施改善植被生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