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赴桂林、来宾开展技术赋能行动
3月23日至26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牛羊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韦英明教授率队赴桂林市、来宾市开展产业服务活动,通过现场技术指导、调研座谈和专题培训等方式,针对牛羊养户在繁育、养殖、疫病、加工等环节的难点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技术下沉: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牛羊创新团队深入广西嵘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及合作社走访指导。针对生态栏舍,繁殖育种、饲草料供给及加工、营养调配、安全引种、疫病防治、粪污资源化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专家们给养殖业主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在阳朔县组织的专题培训中,就当前牛羊产业发展形势、成熟养殖技术应用、山羊疫病流行趋势和防控等方面内容,首席专家韦英明教授、疫病控制岗位专家潘艳教授分别进行授课培训。
规划引领:谋划团队工作任务。团队在来宾市召开工作会议,梳理2021-2025年建设任务进展,部署终期目标冲刺计划。2025年是创新团队第二届5年建设工作收官之年,各岗位、试验站专家围绕本年度岗位工作内容、考核指标、预期成效以及2026-2030年建设展望等方面进行汇报。副首席专家蒋钦杨教授布置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岗位梳理总结5年建设工作,系统凝练总技术成果和推广成效及亮点,为终期考评做准备,谋划申报筹建下一届团队。首席专家韦英明教授对团队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团队要强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作,助力产业发展。
共谋发展:共促产业链优化。创新团队与来宾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召开2025年来宾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市县(区)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协会等负责人、代表等围绕来宾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就如何做大做强来宾肉牛产业座谈研讨,共同探讨肉牛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一、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围绕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杂交繁育,系统摸清当前养殖基础,坚持引进品种本地化、本地品种良种化,保障良种精液供应,重视人工授精、同期发情、性别控制等繁殖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人工授精队伍技术水平和全民良种意识。
二、构建优质饲料供应体系。立足来宾市甘蔗尾叶、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地缘性饲料,加快肉牛节粮型饲料工业化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同时,建立优质优价饲草饲料保供仓集中采购、合理配制、物流配送,实现饲草饲料四季均衡供应,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三、强化肉牛疫病防控。布局县级肉牛隔离场,重视安全引种,把控疫病检测,加大宣传疫病防控力度,提高全民知病、防病意识,普及肉牛疫病现场快速诊断技术。
四、建立产业盈利运营模式。强化“政府支持+企业牵头+技术支撑+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运营机制,结合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秸秆饲料化开发,完善产业发展方案,联动政府力量、技术团队、协会平台、企业优势创建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五、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与品牌打造。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补齐肉牛产业市场流通和屠宰加工体系短板;突破牛肉制品全加工周期的食品安全和品质精准调控、资源减损提质和健康化方便化等关键技术瓶颈,聚焦乡村肉牛特色产业发展,努力促进三产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增强来宾市肉牛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首席专家韦英明教授表示,广西肉牛产业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充分聚合政企学研之力,持续实施惠农政策,瞄准新品种培育、高效化生产、智能化转型、品牌化建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环节领域,加强产业技术进步与成果的应用与技术研发,延续现有科研势能的必然选择,更是破解产业瓶颈、服务国家“大食物观”战略的核心支撑。
张瑞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