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芒果创新团队专家到田东县开展芒果采后病虫害调查
7月15日,广西芒果创新团队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岗位功能专家团队 2人与田东县水果站等单位科技人员到田东县中国芒果交易中心、县果菜综合批发市场以及平马镇小龙村芒果示范基地开展芒果采后病虫害调查。
从市场调查情况看,芒果采后病虫害问题主要有炭疽病、煤烟病、水泡病、露水斑、角斑病、疮痂病、日灼病、蓟马或蜡蝉危害导致的花皮果等。框装果的病果率在5%-10%,编织袋装果的病果率在30%以上。批发、零售摊位和网络直播摊位的病果率在2%-5%。销售商反映,今年芒果病果率较高,花皮果、红点病较多;采后贮运过程容易出现炭疽斑和蒂腐病症状,果肉糖心变质、空心或黑心。
从果园调研情况看,目前,小龙村芒果示范基地采收已过半。该园芒果成熟期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角斑病、日灼病等。发病状况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管理良好的果园病果率在5%-10%,疏于管理的果园病果率可达60%以上。果农普遍反映,今年芒果的红点病、黑点病等较往年严重,台农1号芒的红点病较重,桂七芒的花皮果较多。常规药物对红点病、黑点病效果不佳。
芒果采后易受多种病原生物侵染,种植、采收、运销环节对采后病害的防控都非常重要。从长远发展看,抗病虫品种选育,高效绿色防控是未来研发的重点。鉴于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团队专家建议:
(1)炭疽斑和蒂腐病是主要的采后病害,病原侵入发生在果实生长阶段,在果实贮运期间发病。因此,采前预防是控制病害的关键。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套袋、被膜与合理用药等。
(2)适时采收。芒果的成熟度与贮运性、品质等密切相关。采收时可依据果皮颜色、果实硬度和果龄等判断芒果成熟度。根据销售方式和目的地的不同,确定采收成熟度。
(3)合理采收。采收时,佩戴手套,实行“一果两剪”。及时挑除病果,减少病害的传播,保证果实品质。
(4)正确进行采后处理。选择无公害、易降解的杀菌剂,如异菌脲、噻菌灵、咪鲜胺、高锰酸钾等,进行浸泡或喷雾处理,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根据需要可采用乙烯吸收剂,延缓芒果后熟,延长保质期。
芒果市场出现的果实病虫害状况(何勇强/图)
田东芒果市场的部分摊位上的病果(何勇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