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509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99号)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农工党广西区委、致公党广西区委,盘旭、林长智、张扬、蓝斐思、蒋兆娟、苏秀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提案》(第2025050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策引领,加强设施农业用地要素保障
(一)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政策。近几年,我区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强用地保障,拓宽设施农业发展空间。《广西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流程指南》(桂农厅发〔2023〕42号)明确了设施农业建设流程,对符合一般耕地利用优先顺序且不破坏一般耕地耕作层开展的设施种植行为,纳入耕地种植用途管理,无需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审批、备案手续。《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若干措施》(桂自然资发〔2023〕62号)明确对于小型设施农业用地项目,鼓励各市县探索简化备案程序;对选址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村庄用地范围内建设简易棚房用于设施农业的,不需要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全区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指导设施农业建设主体合理选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拓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渠道。2023年以来,我区持续加大设施农业使用林地草原要素保障力度。创新林地定额管理机制,实行定额核销制、单列制等管理制度,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各类设施农业项目使用林地已获审批1230个,保障林地定额约2.4万亩,单列乡村振兴定额数量达5.28万亩。对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项目林地定额做到应保尽保,为设施农业项目用林提供了充足的要素支撑。当前国家尚未出台有关设施农业用地森林植被恢复费减免政策,我区森林植被恢复费为国家最低标准,征收标准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财税〔2015〕122号)规定的国家最低标准的各类林地征收下限为计征基价。
(三)探索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新模式。鼓励各地开展设施农业用地潜力调查工作,通过套核各类专题业务数据,筛选不涉及耕地以及其他禁止区域的空间作为发展设施农业的后备资源,摸清设施农用地可利用潜力图斑,及时将土地摸排数据向社会公布。如贵港市覃塘区通过该方法摸清设施农业用地可利用潜力图斑约1.05万亩,用于设施畜牧和种植。充分挖掘未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荒地、工矿废弃地、园地、石漠化地、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发展设施农业。桂平市利用180余亩的废弃矿坑水面水源发展渔业养殖生产,年产值超700多万元,年利润达240多万元。广西国控集团利用38亩闲置的茶叶加工老厂区建设14.5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年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年利润约250万元。
二、加大资金扶持与金融创新,拓宽设施农业融资渠道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积极统筹用好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政策,将设施农业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推动跨部门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形成合力,大幅增强财力保障。2024年,累计筹措落实衔接资金、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农业增产增收攻坚行动资金、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等专项资金56.9亿元,支持753个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实施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改善、机械装备升级等工作。
(二)拓宽金融多元支持。针对设施农业特点开发“桂惠贷—设施农业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将“桂惠贷”政策与中央贴息政策联动,2024年累计发放5286.7万元贷款贴息支持777家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引导社会资金39.34亿元投入设施农业。创新试点设施产权抵押融资,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等设施产权确权颁证,允许作为融资抵押物,拓宽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送249个项目进入国家融资项目库,总投资788.36亿元,排在全国第8位,获授信项目66个,授信金额260.98亿元。
(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由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牵头联合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广西国控集团发起设立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基金2支母基金。基金认缴总规模40亿元,带动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等社会资本出资32.41亿元,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
三、科技装备赋能,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强化科技创新。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着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我区火龙果夜间补光技术普及率达45%,果蔬“三避”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广西自主选育的蚕桑品种在全区蚕推广量达98%、桑推广量85%,全区小蚕共育率达90%以上;由广西集成在全国作为引领性技术的陆基圆形循环水养殖池达2.8万个,排全国第一;“集群式楼房智能化猪场”模式国际领先,智能养蚕、互联网养猪等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
(二)加强技术研发推广。近年来,我区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尖锋”行动,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适用品种的选育攻关、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先后引进并筛选出适合设施栽培的蔬菜新品种87个,培育出蔬菜新品种11个,研发并推广适用于我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设施棚型标准结构5个。首创国内甘蔗脱毒健康种茎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适用技术装备配置方案,实现甘蔗全程标准化、高效机械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种植管理。
(三)提升设施装备水平。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9865万元,建设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仓储、烘干、大米加工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69个。2020—2024年投入自治区财政资金5341万元建设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57个。我区大力支持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持续提升设施农业数智化水平,利用AI技术赋能设施农业,打造贵港市水稻智慧农场、崇左市甘蔗智慧农场等35个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委员的建议,积极推动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高质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一)完善设施农业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5—2030年)》,加强利用非耕地发展设施农业的金融政策保障,完善支持设施农业项目、设施装备的有关政策。完善支持设施农业用地有关政策,持续强化设施农业项目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同时积极建立健全林地草原与设施农业用地的转换机制,支持设施农业项目合理利用林地草原资源,努力争取国家有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减免政策及其他用林用草支持政策,推动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二)拓宽多元投入渠道。积极申请现代设施农业领域中央财政资金,倾斜支持广西特色设施农业项目,扩大设施农业支持覆盖面。统筹用足用好2025年自治区衔接资金、自治区农机化生产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印发实施《2025年金融惠企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设立“设施农业贷”,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将以“1+10+N”基金集群为抓手,按市场化方式引入各类社会资本,用好用活各类区域特色产业基金、科创投资基金,支持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持续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各类设施农业特点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同时以财政贴息、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为依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相关政策。
(三)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支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和布局,引导支持广西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优势特色农业领域科技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融合应用,研发适宜广西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新机具,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项资金支持防虫网建设,重点提升水稻育插秧、烘干能力建设。总结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稳步推进农机装备研发攻关;着重培养农技专业人才,着力打通农机装备产、学、研、推、用各环节堵点卡点,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助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