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474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94号)
韦荣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建什么”的问题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发展,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地识别和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6月,广西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共计1989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有165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244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4件。
自2023年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连续三年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共计支持1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补助资金2950万元。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地理标志保护资源目录库,梳理重点培育的特色产品近200个,审核报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申请148个。
二、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怎么建”的问题
持续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人才素质与能力水平。一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等培训班不断培养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人才。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站与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开展校地共建合作,依托教育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平台,以我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题,合作完成产教融合实战教学项目23个,培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180名,相关合作项目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提质培优行动”国家级人才引领计划及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作开发的特色课程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开设地理标志专业本科课程,培养地理标志运用与保护专业人才。全区已建立企业品牌国际化运用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9个。
三、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何保”的问题
持续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监管和产地质量管控。一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用标企业100%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监管。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依托全区127个“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专业化地理标志检测检验服务网点,建成并应用广西食品安全追溯和智慧监管平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全链条监管。二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环江香猪》等25项地方标准,批准立项《地理标志产品 上林大米》等28项地方标准,以标准推动规范化管理和保护工作。三是通过开展“铁拳·桂在真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保护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年度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四、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怎么推”的问题
持续深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一是持续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桂字号”农业品牌宣传力度,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每年争取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桂字号”农业品牌推广工作,依托主流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多元化多维度品牌宣传。二是建立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创新产销对接模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结合广西“三月三”节日开展“桂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月活动,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平台,不断宣传推介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提升公众认知度和市场认可度。三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广西地理标志品牌企业与沃尔玛等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组织企业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开展“桂品进京”“桂品入湾”等促销推介活动。四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合作共建国际互认检测实验室,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双方实验室结果互认,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检测认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广西地理标志企业申报“湾区认证”,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积极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凝聚工作合力,聚焦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挖掘地理标志潜力资源,健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宣传推广形式与品牌赋能,并加快构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一体的地理标志标准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实践系列举措,着力打通农产品地理标志“挖掘、培育、保护、运用、推广”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劲动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