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689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89号)
潘家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通过香港平台助力内地农产品“走出去”国际市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通过香港平台助力广西农产品“走出去”的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推进4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全区现有广西农业地方标准1197项。今年以来,申报立项209项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已立项15项。报送技术规程报批稿61项、报送标准开展技术审查85项、组织审定标准41项,已发布广西地方标准34项。二是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工作,评定自治区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591个,认定产量1145.86万吨。三是强化认证管理。2024年12月底全区有效期内的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获证总数达1795个,总面积3124.88万亩,总产量4596.82万吨。四是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推广。结合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广西活动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活动总体曝光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建设3个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促进产销对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展览展销、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绿色有机地标展等展会,多形式宣传我区绿色优质农产品。
(二)持续开展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一是构建互通互认机制,助推桂港两地检验检测认证合作发展。2019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共建运营广西—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有限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共建检测认证实验室,实现检验数据及结果互认,开展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香港绿色标志认证、香港安全标志认证,帮助企业打通走进香港、走向海外最后“一公里”,助推“桂字号”产品高质量、更便捷地“走出去”。截至目前,已累计帮扶指导全区1046家企业获得1170张香港优质“正”印等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共计创造经济效益超541亿元。二是赋能特色产业,推动供港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全区已立项《供港澳蔬菜示范基地农残控制管理规范》《供港毛节瓜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7项,已批准发布《供港澳芥菜球生产技术规程》《供港毛节瓜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4项。三是立足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实现12个广西地理标志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互认互保名录,同步推进中俄地理标志互认进程,推动六堡茶等6个特色产品进入双边贸易通道。推动六堡茶、横县茉莉花茶入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2025年2月创新性出台《强化面向东盟为主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措施》,率先构建起RCEP框架下的“预防+预警+维权”全链条保护机制。推进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印发《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进口水果品质评价标准建设工作方案》,组织起草榴莲、山竹等东盟国家进口水果评价标准,推动水果分等分级销售。
(三)持续加强“桂字号”农业品牌建设。一是做好农业品牌宣传工作。2024年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宣传稿件6000余篇,其中原创稿件427篇、原创视频168条,曝光量超1100万次,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哈尔滨举办5场农业品牌推介会,100多家企业参与,签约意向金额达8亿元。二是加强品牌培育。组织开展第七批“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征集工作,新认定63个农业品牌,全区累计认定641个“桂字号”农业品牌,品牌总价值超5000亿元。恭城月柿、钦州大蚝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4年全国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名单;“横县茉莉花茶”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入围品牌数量居全国第二。三是开展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上林大米等10个项目为第七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将象州大米等7个项目列入第八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
(四)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协作。一是加强产销对接,提升消费帮扶实效。组织“桂品出乡入粤”“桂品入湾”等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动广西农产品直供直销粤港澳大湾区。其中,在2024年粤桂协作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活动暨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上,广西14个地市及33个协作县共甄选233家企业、465款产品参展,签约金额达35.42亿元;在“桂品入湾”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超过130家企业、300多款名特优农产品参展,采购意向签约金额达5500万元,招商引资金额达6亿多元。二是紧抓标准质量,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全流程监管体系和产品质量、价格定期抽检监督制度,严把电商平台准入关和产品质量关,打造质量可靠、供应稳定、价格合理、源头可溯的供应链体系,并通过建基地、树品牌,促进广西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5年7月底,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0个,“圳品”234个。三是打造产销服务平台,提高市场满意度。聚焦广西特色农产品在广东市场深耕多年的优势,打造粤桂优农产销服务平台。建立采购商资源库,首批大湾区526家采购商入库,进一步推进产销精准对接;建立销前售后两个服务中心,打造“直供直销”的供应模式;编制特色农产品采购导图,面向各类市场化的采购商做好采购向导服务;开展大湾区市场满意度调查,优化广西农产品消费者画像,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2024年以来,广东采购、帮助销售广西协作地区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362.05亿元。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一是2024年、2025年分别筹措中央和自治区农业产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6460万元、6175万元,支持农林牧渔等领域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培育创新、优质品种应用推广。二是年均安排3060万元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支持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创新团队引进和育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成果在养殖户中应用推广。每年选派4000名以上乡村科技特派员深入村社区、基地(农户点)开展实地科技服务、科技培训,2024年1—12月,全区乡村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实地科技服务17.1万天次、科技培训58.8万人次,服务村社区11150多个、基地(含农户点)2.7万个。三是加强设施农业种养设备、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2025年分别筹措落实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1.38亿元、0.88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项目,补齐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种养生产、设备改造升级、加工冷链流通等全产业链条短板;2024年通过中央基建投资资金0.63亿元支持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助力“桂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深化农业对外投资贸易合作。继续开展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和广西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广西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活动,不断扩大广西优质农产品出口规模。
(二)进一步完善认证及检测互认体系。合作共建大健康、中药材、绿色食品、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等检验检测认证实验室,持续推动香港与内地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供港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创建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供港农产品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对2025年申请立项地方标准的供港农产品项目,符合立项条件的,将予以优先立项。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动出口企业商标海外布局。加强出口企业海外商标纠纷应对和风险防控指导。
(三)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专业人才培育。一是聚焦“10+3+N”现代特色农业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布局实施一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聚焦制约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产出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升我区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构建一体化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聚焦我区千百亿元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加强工作统筹,汇集资源、倾斜支持,推动厅属10所农业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加快优化涉农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三是巩固对外科技合作成果,加强与巴西在奶水牛遗传育种及繁殖领域科研合作,推动与乌拉圭共建水牛良种繁育场,为下一步从南美国家引进优质奶水牛种源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战略优势,推动自治区水牛研究所与皇氏赛尔公司合作重点布署开展巴基斯坦水牛胚胎的产业化体外生产、规范化落地运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