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677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87号)
黄学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广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的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方面。
1.支持粮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2025年,自治区科技厅启动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现代特色农林业重大专项,一体推进农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在《“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三版)》中设立“现代种业新品种研发”“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和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方向,重点支持培育广适应、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抗逆性的新品种。“十四五”以来,自治区科技厅在粮食领域立项支持科技计划项目195项,资助经费12217.45万元。
2.支持粮食领域关键核心攻关。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征集2026年广西农业农村厅主责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建议的通知》,将农业新品种培育、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列入重点产业方向。2025年上半年,组织实施“高档丝苗香型优质食味水稻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等广西科技计划项目9项,项目资助财政科技经费1765万元。
(二)强化产学研合作方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结合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作,为教学、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参与粮食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如自治区农科院密切与高水平单位以及企业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果,在水稻方面,2023—2024年与国内外高水平单位(团队)合作共选育水稻新品种30个,采取“院企合作”模式,与广西烟草公司、华农创科公司合作,建立优质稻品种“金针香”烟后种植示范基地17个,面积5638亩;在玉米方面,与40多家区内外种企合作转化玉米新品种、新技术100项次,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选育的“川单99”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导品种。
(三)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方面。
1.推动植保无人机技术普及应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积极开展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田间使用标准制定、数据统计等工作。开发了广西农业统防统治服务平台,实现对在广西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动态管理和服务。下一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对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宣传推广,并不断健全统防统治服务平台。
2.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助力生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作物生产降本增效。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通过集成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水肥利用率10%以上。二是完善自动化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在桂北、桂西、桂东、桂中等粮油作物主产区和左右江旱区增布96个自动监测站,与DeepSeek大模型融合,形成自动监测站结合智能AI自动研判广西农田墒情的应用场景。
二、关于延伸粮食产业链条的建议
(一)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方面。
1.培养壮大粮食深加工企业。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不断加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粮食加工骨干企业。2024年全区入统粮食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1281.91亿元,广西粮食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着力建强广西优势特色米粉原粮供应基地,为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等特色米粉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持续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自治区农科院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战略,持续助力提升粮食产业附加值。广西颗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华农稻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宁贮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等种企、米企共同打造了“金针香”“桂井”等高端优质大米品牌,其中“金针香”品牌高端优质大米价值提升了4倍以上、“桂井”品牌优质大米价值提升了2倍以上。下一步,自治区农科院将持续加强与种业、米业企业及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密切配合,引领和推动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粮食品牌方面。
1.多种渠道让广西品牌“被看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展销平台提升广西粮食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持续组织广西粮食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其中2024年以“壮美广西 生态粮油”为主题,组织了2家协会、2家科研单位、57家粮油类重点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展,展示了广西各类粮油品种、产品以及粮油加工品共80多个产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等领导到广西展区巡展。
2.多措并举让广西品牌“被认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粮食类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一是每年印发有关工作方案,明确全区14个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任务。二是持续加强对粮食绿色有机农产品扶持。三是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对获证的绿色有机粮食农产品加强金融支持。五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粮食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3个,企业497个,其中粮食产品11个。
三、关于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议
(一)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方面。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按照“地方粮食储备月末库存常量不低于储备规模70%,应急成品粮油不低于90%”的要求,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聚焦落实我区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的工作要求,细化分解全区增储任务。目前我区已全面完成增储收储任务,通过立足“早、紧、实、严”强化央地、区市县协同,首次采用“补贴收购+平台采购”互为补充双模式,超额完成增储任务8.6%,超额完成储备规模任务1.27%。
(二)提高储备技术水平方面。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积极开展高温高湿地区储粮技术研究探索,在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方面与国家粮科院合作开展实验,每年支持自治区直属粮库开展3项以上高温高湿地区储粮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三)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持续加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建设,指导各市加快建设至少1家集粮食储备加工、高效物流配送、多级联动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完善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粮食应急培训。合理设置社会责任储备规模,逐步规范社会责任储备承储企业管理。
(四)积极对接世界粮食市场方面。广西依托沿海区位、港口资源及政策优势,主动融入全球粮食产业链,通过“政策引领港口支撑、企业培育、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策略,充分发挥我区粮食仓储物流、粮油食品精深加工、粮油产品展示和综合交易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与全球特别是东盟国家粮食合作。
四、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一是自治区科技厅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累计选聘了农业领域八桂学者21人(包括续聘2人),其中本土培养16人、全职引进3人、柔性引进2人。2024年8月,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领域专家钱前为首批广西科技顾问。二是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在广西一流学科项目建设中,将广西大学生物学、作物学等学科纳入建设名单,为我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项目开展农民培训,2024年组织开展冬春农民培训,分别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267期、1922期,发放资料68.08万份,投入培训经费达1144万元。
五、关于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方面。2025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筹9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累计下达稻谷生产补贴等多项中央和自治区涉粮补贴项目资金共43.59亿元。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办法(试行)》,2022年起设立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资金,2022—2025年每年安排1.3亿元粮食生产激励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对上年粮食生产成效突出的县(市、区)给予资金激励。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方面。2022年,自治区成立了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2024年调整成立自治区粮安专项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