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369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79号)
王冬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科学推进广西耕地整治,提升地力产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4年,全区共投入财政资金22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70万亩,改造提升167.48万亩,其中涉及田块整治24.01万亩。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7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7.9%。
一、关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自治区坚持统一谋划、科学布局、政策指引、群众参与,在充分征求各部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系列耕地整治和地力产能提升政策文件,优先把自然资源禀赋、具备水利灌溉条件、粮食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和群众意愿高的区域纳入规划调整范畴,实施田块整治,要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并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工作。 一是强化试点引领。在北海市推进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在全区范围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并鼓励各地在群众积极性高、示范效应强的区域布局项目,让群众直观感受建设带来的实际效益。二是严格落实项目公示制度。项目开工前,在项目区村委公告栏、涉及的自然屯及人员密集的显眼位置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在项目区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对项目信息进行责任公示,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指导各地总结提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同时,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关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一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时召开的村集体会议,主动征求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项目选址、建设内容、设计评审、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意见建议,尤其是对灌溉设施布局、承包地互换进行田块整合等意见建议,将群众合理建议纳入项目规划方案,确保项目设计贴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二是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群众参与项目选址、设计评审、施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全流程监管,及时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投诉举报电话、农田建设监督服务热线等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对群众反映举报的信息和线索及时接听、登记、督办,接受群众监督。
三、关于“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4年印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明确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的通知》,明确我区高标准农田财政亩均投入新建3000元,改造提升2625元,对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的区域亩均投入增加300元,相比往年(2019—2022年亩均投入1500元;2023年新建亩均2000元,改造提升1300元)亩均投入有大幅提升。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先后出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的通知》(桂金发〔2024〕15号)、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试点方案、“先建后补”实施办法等文件,鼓励各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亩均投入水平。三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联合水利、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等部门开展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共统筹资金14.92亿元,衔接骨干渠道513公里,新建和修复田间沟渠2584公里,高标准农田渠系(管道)上接429.73公里,推动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
四、关于“健全后期管护机制,发挥耕地整治效益”的建议
一是健全管护机制。先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压实各地建后管护主体责任。二是加大管护资金投入。一方面,目前正在对农田建设资金管理细则进行修订,将明确县级按照不高于当年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财政投入资金的1.5%提取,从地方财政配套部分据实列支,进一步提高建后管护水平。另一方面,明确各地可统筹年度预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或按规定可用部分)、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资金、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收入的田间工程水费、其他渠道涉农资金、自筹资金等方面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三是创新建后管护模式。探索推广“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引入专业保险公司参与建后管护,并鼓励各地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由当地的受益主体对建成设施进行管护。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自治区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田块整治。一是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政策宣传和解读,调动群众参与项目选址、规划编制、实施、验收和建后管护等全流程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二是持续争取各类资金。在稳定每年财政亩均投入的基础上,指导各地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注重部门协同。一方面,持续推动全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做好田间渠系与灌区骨干渠系的衔接,打通农田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会同自然资源、水利、财政、发改、林业等部门,加快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周边地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四是建立健全项目管护机制。在“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工程质量+保险”模式,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管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