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469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74号)
蒋延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广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发高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强区建设,将设施农业发展作为我区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来抓,着力打造广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发高地。
一、强化规划引领,高水平打造广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我区2023年印发《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科学规划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布局,依托设施农业规模用地和较大水域布局重点产业园区,引导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引进落地设施农业重大项目。2024年建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35个;建成49个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20个。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目前,自治区大力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发高地建设,已建成“广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甘蔗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代设施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创新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在广西人才小高地、自治区特聘专家等人才项目和人才平台的组织实施中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2025年启动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围绕我区粮油、甘蔗、水果、蔬菜、茶叶、蚕桑、畜牧、水产等农业产业,一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应用。2024年、2025年分别安排资金8668万元、7918万元用于开展林果蔬畜糖等领域育种、防疫科研项目,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行动。2024、2025年共安排2440万元大力支持特色作物试验站项目,支持了包括百香果、柑橘、甘蔗等多种特色作物在内的新品种研发,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活力。支持智慧农林及机械装备研发、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技术攻关及应用,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三、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自治区支持在农业产业重点领域强化人才投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2024年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领域专家钱前为首批广西科技顾问;2025年,累计选聘了农业领域八桂学者、八桂青年拔尖人才21人,其中本土培养16人、区外引进5人;自治区年均安排3060万元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特色水果、蔬菜等创新团队引进和育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成果在养殖户中应用推广。2024—2025年安排5400万元支持科技先锋队建设,瞄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整合科研力量,依托创新联盟加强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
2024年、2025年分别下达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1.07亿元、1.15亿元,支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头雁”项目,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2024年,招录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107人,145名2024届定向毕业生上岗。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开设设施农业专业或相关课程,共有在校生2180人参与专业学习。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41个,全区主推技术到位率98%以上,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412人。2024年、2025年分别筹措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664.6万元、904.6万元支持包含乡村振兴重点县在内的100个科技特派团(“一县一团”)开展组团服务工作,年均筹措中央和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经费6010.4万元,2024年累计开展下乡帮扶服务对象11136人次,开展科技培训31557人次,解决产业技术问题461个。22个广西创新团队全年指导农户、企业等7100多户(个),开展培训班570期、培训42000多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7个(项)。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提升
2024年以来统筹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资金6.45亿元支持576个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在设施农业棚室结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设施农业专业品种、设施土壤改良、设施集约化育苗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并加强基础设施和机械装备等方面改造升级,大力改善经营主体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夯实设施农业建设主力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企业带动能力逐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2024年新增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2家。
五、强化金融保障,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实施财政贴息政策。2024年,创新设立“桂惠贷—设施农业贷”子产品,对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贷款项目给予2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对现代设施农业有效投资,共支持1035个设施农业项目,发放贴息贷款39.34亿元,贴息支出金额5286.70万元,惠及777个设施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支持农担体系建设。2024年、2025年分别落实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补奖资金1.27亿元、1.13亿元,增强财政支农效应,助力“三农”融资增量、扩面、提效。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2024年、2025年分别安排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7.25亿元、38.65亿元,对肉牛、水果等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购买政策性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四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2024年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实缴出资广西新希望生猪保供专项产业基金7.59亿元,带动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等社会资本出资32.41亿元。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牵头联合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原农垦集团发起设立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基金等2支母基金,基金认缴总规模40亿元,其中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认缴出资19.75亿元,支持现代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粮食烘干与集中育秧设施等产业,带动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
六、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委员的建议,积极推动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高质量打造广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发高地。
(一)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广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5—2030年)》,科学谋划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现代设施农业权威研发机构合作,高水平打造广西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园,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相关研发团队、科技企业入驻科技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持续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智慧化设施农业。
(二)持续加大科技装备研发力度。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中央和自治区种业振兴、农技推广以及科研领域资金,支持强化设施农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工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尖锋”专项,引导支持广西优势特色农业领域科技研发工作;大力支持智慧农业及机械装备研发和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技术攻关及应用,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着力打通农机装备产、学、研、推、用各环节堵点卡点,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三)持续强化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积极申请现代设施农业领域中央财政资金,倾斜支持广西特色设施农业项目。统筹用足用好2025年自治区衔接资金、自治区农机化生产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落实《2025年金融惠企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要求,设立“设施农业贷”,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通过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以“1+10+N”基金集群为抓手,按市场化方式引入各类社会资本,用好用活各类区域特色产业基金、科创投资基金,支持现代农业等自治区重点产业。持续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各类设施农业特点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同时融合财政贴息、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四)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强化现代设施农业领域科创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我区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充分考虑现代设施农业领域需求,对符合我区发展需要、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领域平台予以大力支持。继续支持引进培育涉农领域高层次人才,推行“带土移植”“厚土培植”,加大杰出人才、八桂学者、八桂青年拔尖人才等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支持力度,激发农业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千雁万群”“头雁”项目,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基地、生产管理和系统操作实训中心、委托培养或联合培养人才孵化基地,组建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现代设施农业人才队伍。
(五)健全现代设施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现代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名录,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带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链前后端、上下游协同发展。大力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用好土地、财政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设施农业产前农资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流通营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