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134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5〕869号)
林群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区开展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作出的“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千亿元茶产业行动。202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了《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桂农厅发〔2022〕13号),明确提出开展“古茶树及野生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广西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组植物,位处茶树原产地和起源地的中心地带,出土了最早的与茶组植物最为近缘的山茶属木材化石,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广西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一、在野生茶资源普查、保护和利用方面
(一)项目支持,加大野生茶资源普查和保护力度。2022—2025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茶叶全产业链项目、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等多个项目中均安排了野生茶树资源普查项目。依托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柳州、桂林、贵港、百色、贺州等地野生茶树资源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形成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集锦》。贺州昭平茶叶试验站编写了《广西昭平野生茶资源集》;百色市对辖区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面积超21万亩,进一步完善了百色野生茶树资源数据库。2022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共公告确定了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崇左等7个自治区级茶树种质资源圃,支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
(二)拓展渠道,促进野生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支持野生茶加工企业发展。2022—2025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过茶叶全产业链项目,支持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君临茶业有限公司、广西隆林三冲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野生茶加工企业建设。二是鼓励多方协作,支持野生茶资源利用和开发。2025年6月,指导广西广茗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百色野生茶品种资源分析,加工技术研究及杏香系列内含成分鉴定。三是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2024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苗乡侗寨·早春茗茶”之旅、“百香百色·有机茶香”之旅等10条茶文化旅游路线。
(三)组织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2024年首届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期间,在桂茶展区展示推介“六龙”桂青六堡茶等野生茶品牌。2024—2025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组织广西隆林三冲茶业有限公司、龙胜县龙脊茶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杭州宣传野生红茶、龙脊茶等野生茶品牌。
二、在古茶树资源普查、保护和利用方面
(一)充分普查,摸清家底。自治区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多次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2016年9月—2018年6月,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近年来,各地持续开展补充调查工作。截至2025年4月,全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15.6万余株,其中古茶树共有13240株,主要分布在梧州、钦州、百色等地。近期,贺州市昭平县、八步区发现较大面积古茶树群,林业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开展调查。
(二)支持立法,强化保护。《隆林各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于2024年6月正式实施,标志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保护古茶树资源有了新进展。
(三)技术支持,科学保护。自治区林业局在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加强智能化技术运用,依托全区激光雷达数据(广西为全国唯一完成该工作的省份),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高斯泼溅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精准掌握林木资源分布,筛出疑似古树,并结合实地调查,收集其生长环境、土壤、气候、树龄等信息,为野生古茶树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自治区有关部门将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和“十四五”茶产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野生茶、古茶树的普查、保护与利用工作。
(一)加大顶层指导和项目支持力度。做好资金统筹,整合、利用好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采用项目化等方式,支持野生茶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指导野生茶、古茶树分布的市、县(市、区)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增强前瞻性,明确划定生态保护区,加大野生茶、古茶树保护力度,防止过度采摘和破坏生态环境,确保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二)加强古茶树资源普查和保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林业局等部门将加强古茶树资源的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补充调查,摸清全区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三)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地方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为野生茶、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更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撑。引导地方积极打造现有野生茶、古树茶品牌,自治区层面将通过茶博会、茶展销会等活动,在区内外推介我区茶品牌,从而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互融共进、协调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