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553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4〕1175号)
九三学社广西区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大广西农业品牌建设力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强品牌包装设计意识的建议
我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题材,丰富农业品牌文化内涵,讲好农业品牌故事,积极推进农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研发包装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新品牌,如南宁上林县“御林院”牌火龙果、贺州钟山县“仙娘山”牌雷电山茶、桂林龙胜“古耕龙脊”牌龙脊罗汉果等。当前,我区正全力推进打造省级“桂字号”农业核心大品牌,推进建立“1个自治区级整体品牌(‘桂字号”农业品牌)+N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品牌+N个农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挖掘产品与当地自然、传统、风俗文化特征的内涵联系,突出区域特色、导向绿色优质、彰显桂风壮韵,明确区域布局、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坚持“高端、优质、生态、健康”品牌定位,以“绿色生态、长寿壮乡”为主题,统一设计推出“桂字号”农业品牌整体形象标识。引导各市县分级建立品牌培育机制,强化品牌包装设计意识,分产业、分品类、分产品打造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品牌。着力建立以“桂字号”省级农业公用品牌为引领、地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骨干、农业企业品牌为支撑,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
二、关于推进品牌之间互利共进合作共赢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加强区域品牌合作,鼓励不同品牌之间互利共进合作共赢。一是推进品牌互认。鼓励企业使用欧美、日韩等地区农产品和食品标准,开展香港优质“正”印、“圳品”认证和湾区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品牌主体、质量认证机构等开展合作,制定“桂字号”农业品牌团体标准,推动与高端品牌认证结果互认,实现品牌共享市场资源、技术交流和产品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区868家企业获得978张香港优质“正”印等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25.8亿元。二是加强品牌跨界合作,延展“农业+”产业链。聚焦破解农产品加工不足等短板问题,推动水果等产业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引导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加工,2023年认定农产品加工单项冠军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166家、龙头企业33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67:1,整体转化率达到68.1%。大力挖掘山水田园、长寿文化、民族民俗、四季花果、滨海渔业等特色资源,推进建设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等新型产业,促进“农业+”复合型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乡村变乡旅,进一步深化农文旅品牌融合发展。桂林龙胜大寨村获评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称号;贺州黄姚古镇、柳州程阳八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获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3个。评定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761家、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49个、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399个,创响乡村旅游品牌。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创新品牌合作模式,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桂字号”农业品牌与开展香港优质“正”印、“圳品”认证和湾区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互认。研究推进农业品牌与跨界行业高端、著名、火爆品牌推出联名款,围绕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限定版产品,提高广西农产品认知度,有效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三、关于提升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协同机制的建议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农业品牌创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负责加大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品牌创建的组织实施;商务部门负责支持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扶持农产品流通配送、电子商务等营销发展;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扶持发展农业品牌,加大农业品牌保护力度。目前,全区建立了“1个自治区级整体品牌(‘桂字号’农业品牌)+N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品牌+N个农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累计认定“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6批次603个品牌,总产值超过1684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5049亿元。“横县茉莉花茶”等1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数量居全国第二;全区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66个(件),全区地理标志产业年产值达1983亿元;为118个特色农产品开展感观鉴定、特征品质成分挖掘、优良品质稳定性跟踪验证服务。组织开展“全国采购商广西行”“广西‘桂字号’产品行销全国”等36场广西农产品特产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更多品种、更大范围开拓全国市场。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品牌建设制度政策,明确相关责任单位职责,加强“桂字号”农业品牌建设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涵盖全区各领域、各层级、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桂字号”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合力打造“桂字号”特色农业品牌统一、优质、高端形象。
四、关于开发保鲜贮藏技术和完善冷链流通体系的建议
我区积极开发保鲜贮藏技术和完善冷链流通体系。一是加强农产品贮运保鲜研发与推广。近年来,我区自主研发的柑橘、香蕉、龙眼、荔枝等亚热带水果生物保鲜剂、纳米保鲜袋等新保鲜技术可对农产品的鲜度进行有效控制。二是加强冷链物流建设。2022—2024年统筹中央服务业专项资金4.385亿元支持全区57个县域商业试点县,进一步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初加工等项目建设。2023年,我区与中集集团合作的首个试点项目百色芒果全程冷链加工示范中心建成并在全区复制推广;推进11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713个,累计达4238个,新增储藏能力58.16万吨,总库容达220万吨以上。进一步补齐我区农产品贮藏、包装、流通、销售等短板。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新保鲜技术,从根本上对农产品的鲜度进行有效控制。加强跨境气调冷链运输车等新装备的运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对辐照、磁场等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冷藏保鲜、仓储烘干、储运、分级包装等环节,推动建立完整的、可控可追溯的、标准化的从采摘到消费者的农产品完整流通链体系。
五、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质量的建议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会同自治区组织、教育等部门,多措并举,切实加大品牌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相关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完善农业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布点。在广西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16所区内高校开设农业人才培养相关专业,注重将农业品牌建设列入相关专业课程,桂林理工大学《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二是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入推进高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广西大学的甘蔗与制糖产业学院、亚热带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学院,河池学院的广西现代蚕桑丝绸产业学院,百色学院的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学院,梧州学院的六堡茶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集产、学、研、转、创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三是深化与粤港澳地区品牌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桂港、桂澳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桂字号”农业品牌;推进供港、供澳基地和“菜篮子”基地建设;畅通广西农产品直达香港的供应链,实现广西农产品向澳门及国际市场的高效供应。目前共认定192家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0家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46家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获批82个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大农业品牌带头人培育力度,将品牌推广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内容,2023年新增培育“头雁”3050名,评选认定210名“八桂农匠”“广西农业技术能手”,培育高素质农民4.45万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等农业领军人才2548人。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扩大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紧缺人才的培养规模。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千雁万群”“头雁”项目,大力培育“新农人”,将农民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有品牌意识、适应农业发展新需求的新时代新型农民。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