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001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3〕1011号)
民盟广西区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典型引导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决策部署,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意见》(桂办发﹝2015﹞22号)、《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桂办发〔2018〕2号)等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件,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等举措,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各市县结合“普法宣传”“宪法日活动”“三下乡”等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政策。据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34.16万亩(含季节性流转63.56万亩,林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116.89万亩),连片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21681家,流转土地面积492.37万亩,占全区土地流转面积的36.90%。同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加快推进,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累计成交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超过2万单、金额84.51亿元、涉及农户13.93万户 。
二、关于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近年来,全区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十二五”的“339产业工程”,到“十三五”的“10+3”产业提升行动,再到“十四五”的“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33家、农民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12.3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2021年,我区制定了《广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桂政发﹝2021﹞51号)。通过项目扶持适度规模经营,我区陆续打造出百色“中国芒果之乡”、钦州“中国大蚝之乡”、贵港“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等多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形成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茶)等产业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
三、关于加快推进“小块变大块”,为土地流转创造更好的条件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有序引导土地流转为抓手,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推进“小块变大块”工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小块变大块”土地面积有404.96万亩。其中,农户自发互换形成“大块”土地面积21.81万亩,高标准农田等政府项目引导形成的“大块”土地面积96.24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后形成的“大块”土地面积278.99万亩。目前,全区“小块变大块”土地面积已经相当于全区二轮家庭承包地总面积3339.32万亩的12.12%,占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28.35%,涉及农户77.9万户。“小块变大块”工作的推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细碎化问题,有效促进了我区农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力助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工作。
四、关于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健全乡镇交易平台,有力保障农民产权收益的建议
近年来,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统筹自治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依托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政务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截至2023年4月底,共汇聚发布各地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8万个,汇聚数据达312.39亿条。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按照《广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方案(试行)》部署,积极推进自治区、市、县、乡镇、村5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2020年7月,自治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出台《广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总体建设及联网方案》,指导推动自治区平台与各市县对接平台联网工作。目前,自治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已建成运行,有6个市成立了市级交易中心,其他8个市开通了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全区111个县(市、区)共建立了101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349个乡镇建立了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3092个村成立了服务点;全区已实现与自治区级平台联网的县(市、区)共83个。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基本有序开展运营服务,累计成交产权流转交易超过2万单、金额达84.51亿元,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