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01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3〕981号)
蒋延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
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一对一”指导全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规划编制和产业发展,举办全区重点帮扶县“十四五”特色规划编制工作培训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及联农带农等内容开展指导。截至目前,106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已明确了主导产业目录。二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重点帮扶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重点发展1—3个县域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发展县级主导产业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共66.83万户,发展县级“5”特色产业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共90.18万户,特色产业覆盖率88.90%。三是印发《关于开展广西市县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一个副市长联系一个县、一个副县长联系一个产业(以下简称“副市长+副县长+一县一业”)科技工作制度,组织指导南宁市武鸣区(沃柑产业)、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等17个县(市、区)开展“副市长+副县长+一县一业”科技工作制度试点,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发掘产业发展潜力,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分类引导县城差异化发展,推进县域、镇域优势主导产业培育。2022—2023年,下达中央和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9.19亿元、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6.84亿元,支持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精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71个,成功提升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包括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形成了广西叫响全国的“产业名片”。遵循“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区一平台”的建设要求,深化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辐射。截至2022年,全区共认定广西农业科技园区47家,累计建设创新平台128个,入驻企业承担各级科技项目达292项,企业研发投入建设资金达11.87亿元;累计推广新品种296个,推广新技术403项,推广新设施137套,推广新模式47个,实施成果转化项目340个,累计建成示范基地315个,辐射带动农民24.7万户,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三、增强农业科技装备人才支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聚焦农业源头创新,组织实施一批现代种业新品种研发、农业机械装备和设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等科技专项。一是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完成14个品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的遴选。新审定农作物(蚕)品种231个(水稻143个、玉米86个、蚕2个)。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推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方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尖锋”专项实施方案等工作,开展“送技上门”“送训下乡”等农技服务、培训活动,推动广西与中国农业大学在耕地质量研究和南方设施农业研究方面建设了2个“教授工作站”。“十四五”以来,组织实施“广西奶水牛‘十万百亿’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等特色农业领域科技项目138项,资助科技经费共计3.6717亿元。三是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精心组织“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春耕期间,全区累计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入村服务7.29万人次,累计投入农机具174万台,完成机耕面积3899万亩、机播面积1338万亩,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632万亩。灌阳县、灵川县、北流市、陆川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特色农业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2022—2023年,筹措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44.27亿元(2022年177.97亿元、2023年已下达166.3亿元),重点培育和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下达中央和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2.29亿元、中央和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8亿元,支持推进全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制(繁)种能力提升、良种示范推广等。二是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引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83家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49家)、30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2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8万户家庭农场。其中,累计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8家、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37家、县级及以上示范社6883家、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738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593家。三是创建打造农产品品牌。建立“桂字号”品牌企业名录,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桂品展示中心”“桂品出乡”展示中心,举办“广西网上年货节”“壮族三月三直播电商节”等直播电商节活动,助推广西农产品列入网络促消费活动品牌。2023年,我区有14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名单,在全国排名第二,入选百强品牌的价值总额达950.07亿元。
五、推进销售平台建设,加快农产品销售体系提升
多平台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向广西农产品种植、生产、流通企业推出免费开店、专人辅导、流量扶持、运营扶持等优惠政策,助力广西生鲜农产品领域商家与平台建立对接。根据重点监测平台数据,2023年以来广西新增网店6000家。积极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新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直播助农活动,举办“首届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联动淘宝、天猫、京东、美团、抖音等综合电商平台及酒小二、桂品会、广西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等广西本土平台,开展“甄选百款广西好年货”选品会、“寻找超级桂主播”直播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据浪潮卓数数据,2023年1—4月,广西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4516.5万件,同比增长25.93%;实现网络零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29.84%,增速在西部地区排名第2。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重点发展1—3个县域主导产业,扬优势、补短板,因地制宜深入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乡村产业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提升科技对县域主导产业的有效供给,以科技创新助推现代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汇聚区内外优势科研力量,攻克一批农业关键技术,完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