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121号提案的答复(桂农厅函〔2023〕978号)
陈红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区域高品质粮食产业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依托广西优势,引导高品质粮食参与市场竞争
近年来,我区着力开展新品种、绿色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攻关,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着力提高粮食品质。一是大力培育推广优质粮食新品种。出台《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现代特色农业)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等系列政策文件,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聚焦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品种审定标准,引导粮食选育朝高产优质绿色方向发展,培育“桂系”优质粮食新品种。2023年选送我区育成的金针香、更香优糖丝、色香优116、良相优868、桂香18共5个籼稻品种在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获评金奖,占籼稻组金奖总数的1/3,全国排名第一。二是着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印发《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实施方案》《广西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等方案,明确主推技术模式,依托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加快组装集成、配套完善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打造高产攻关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区粮食增产增效。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连续三年保持“三增长”。三是推动绿色优质粮食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我区的生态优势,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优质的粮食产品,加强粮食“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等认证,加强我区粮食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产品影响力。充分利用我区富硒土壤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富硒水稻等富硒粮食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2022年全区富硒水稻种植面积41.9万亩,产量20.8万吨,产值7.4亿元。
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区域高品质粮食产业主体
加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粮食骨干企业,壮大我区高品质粮食产业主体。一是积极培育种粮主体。鼓励和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倾斜补助、土地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实现连片耕种。探索推广整村整组流转,农户流转—政府收储—大户承包、集中流转—公司开发—农户反租或打工等土地流转模式,发展粮食规模经营。2022年广西种粮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26474户(含家庭农场),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农民合作社151家,农业企业481家,有力推动我区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培育壮大涉粮骨干企业。开展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认定与监测管理工作,完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息库,开展“千人联千企”工作,协调解决粮食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市场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卡脖子”问题,助力自治区重点龙头粮食企业健康发展。2022年,全区共培育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5家,其中,粮食类龙头企业12家。
三、推进产业联盟,做大做强高品质粮食产业基础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等为抓手,着力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一是优化粮食生产和加工布局。引导地方发展壮大特色优质粮食产业,在桂东南、桂南、桂中和桂北重点布局稻米、薯类、玉米产业;桂西、桂中重点布局玉米、大豆产业。加快推进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全州桂北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根据地方生产优势、物流交通、园区承载能力保障等要素条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2022年,认定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11家,其中,粮油产业示范区达到15家。二是着力推动粮食全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打造粮食种植、收储、物流、加工、粮油食品等全产业链,依托粮食产业联盟,在我区适合优质稻种植的区域建立优质稻粮源种植、订单收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广西香米产业联盟现已拥有36家优质粮食企业,全区符合“广西香米”产品标准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400万吨左右,与种植普通稻相比,农民亩均增收300多元。
四、科企深度合作,建设创新产品驱动发展的技术体系
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提高粮食产业科技水平。一是强化联合技术攻关。建设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化运作的创新产品驱动发展技术体系,创新“科研+种企+米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新做法。2016—2022年,广西审定水稻品种1077个,稻米品质达国标或部标3级以上优质稻品种684个,占审定总数的63.5%。二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根据季节农时,组织开展“春耕一线党旗红”、农业技术科研推广人员“网格化”包村联户开展“送技上门”、“科技下乡促春耕”、“科技服务秋收冬种”等集中服务活动,助推科技进村入户。2022年共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5023名,累计开展下乡服务21.95万天次,累计服务11845个村社区的种养基地、农户点,开展科技培训56.05万人次。
五、政策精准支持,引领粮食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资金有效落实,不断优化资金发放办法,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位,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及时落实补贴政策资金。统筹做好财政资金保障,提前将2023年中央和自治区惠农补贴资金下达县级财政。2023年以来,累计下达各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双季稻补贴等强农惠农财政资金共59.81亿元。统筹利用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收购和储备的信贷支持,推动我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优化自治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办法评分标准》,落实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资金1.5亿元,对年度粮食生产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进行激励,其中,不低于10%的资金直接补贴给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着力推动粮食优质优价直补,实施稻谷补贴和粮食收购挂钩以及稻谷补贴与储备粮订单政策,2022年全区优质稻收购价比上年提高0.04元/公斤,每年超过60万户农户享受稻谷补贴与储备粮订单实惠,同时带动全区种粮农民每年增收3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采纳委员的建议,一是推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断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健全粮食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继续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三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聚焦优质品种、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推广、优质粮食品牌打造、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等重点,发展区域高品质粮食产业体系。
衷心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