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乡村振兴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统筹抓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帮扶机制、发展规划、考核机制等“六大衔接”,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好步、开好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持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动态调整年度监测标准,简化优化监测对象识别纳入程序,严格落实“五天发现、十天干预、半年跟踪”工作要求,健全“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常态化预警排查机制,推广运用好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广西防返贫APP),每月开展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加强区市县乡村五级防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建设,推动在1.5万个行政村设置防返贫监测网格员。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防返贫 守底线”专项行动,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覆盖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根据农户返贫致贫风险和发展需要,“一户一策”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提高帮扶针对性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按程序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有进有出、精准管理”。
2.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成果。健全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抓好义务教育各项资助政策落实,确保应助尽助;持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统筹下达义务教育专项资金51.85亿元改善乡村学校建设条件。巩固提升医疗保障成果。调整优化医疗保障政策,抓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累计投入7.88亿元支持248个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巩固提升住房保障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已排查700多万栋自建房,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全部做好风险管控、落实整改。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抓好农村供水定期排查和动态跟踪监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供水工程,加大工程建设和管护力度。
3.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启动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逐户制定增收计划,多维度发力、多项政策支持,促进脱贫群众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着力促进产业增收,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中央衔接资金55%以上、自治区本级衔接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项目,重点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用好产业奖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到户帮扶政策,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加强生产经营等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帮扶覆盖率,帮助脱贫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机制。大力促进就业增收,持续开展脱贫劳动力信息动态摸排,对有就业意愿的实行“一对一”实名帮扶,加大“点对点”、“门对门”送工服务力度,加强“八桂系列”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促进更高质量更加稳定就业,帮助脱贫群众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加强就业政策支持,引导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主体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统筹做好乡村建设等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帮助更多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健全社会保障常态化帮扶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保障救助,逐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稳住转移性收入,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
4.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把加快脱贫县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组织编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财政、金融、项目、土地、产业、人才等各方面政策向重点帮扶县倾斜,选派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抓好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行动。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重点帮扶县自我发展能力。百色市被评为全国20个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市县之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5000万元。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组织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拓宽搬迁对象增收渠道。加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等投入力度,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安排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150个,总投资10.5亿元。向规模800人以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选派驻村工作队,持续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二)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围绕高质高效加快产业发展。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优势,做强做优“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优化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启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提升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每县重点发展1—2个主导优势产业,今年新增创建国家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0个。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坚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强农产品仓储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不断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深入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桂字号”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共遴选发布“广西好嘢”品牌411个,今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7件。
2.围绕宜居宜业加快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把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建设,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抓好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三年万亿元”乡村建设行动,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板块,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10大工程,建设项目16.45万个。实施新一轮乡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向自然村组覆盖、往农户延伸,启动实施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自然村(屯)道路提升工程和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乡镇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91%,创建9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乡村试点,创建一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实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持续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全区4G基站建成18.4万座。
3.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善治乡村。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评选命名1700个第五批星级村党组织,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提质聚力”。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模式,组织14个市遴选出52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创新加强新时代文明建设。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等各类载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行移风易俗,继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抓好乡风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坚决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抓好精准排查精细化矛盾纠纷,强化农村地区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抓好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行“党建+网格化+大数据”管理模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三)持续深化新阶段粤桂东西部协作。
1.突出“聚集”深化产业协作。把产业协作作为粤桂东西部协作的核心,今年55%以上的广东财政帮扶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粤桂协作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广东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帮助发展壮大一批本土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区域产业聚集效应。深入推进“一县一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规模种养殖、特色加工制造、休闲文旅康养等聚集度高、产业链较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园区。
2.突出“特色”深化消费帮扶。发挥广东龙头企业优势支持本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强化产销对接,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带动广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广西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3.突出“技能”深化劳务协作。加强粤桂就业信息共享,抓好劳务输出组织,提高劳务对接精准度和有效性。创新组建“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四项工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
4.突出“组团”深化人才帮扶。积极对接广东选派教育、医疗、农业等人才及科技特派员开展“组团式”帮扶,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和技术协作,推动建立体系化帮扶的人才支援新机制。持续抓好干部人才交流和培训,在33个协作县全面实施“耕耘者”项目,分级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
5.突出“共建”深化社会助力。深入实施粤桂“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我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展实质性帮扶。截至5月底,广东212所学校、93家医院结对帮扶我区195所学校、78家医院;广东165个经济强镇(街道)、511个强村、573个企业、118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我区173个乡镇、1438个村。
6.突出“重点”深化乡村振兴。聚焦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两个重点区域加大帮扶力度,向重点帮扶县实施项目156个。创新推进“五个一批”建设,帮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52个。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严格落实防止返贫机制。开展好“防返贫 守底线”专项行动,建立月度防贫监测数据质量通报制度,完善和用好信息化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及时纳入、及时帮扶,巩固和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帮助防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做到精准监测、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管理。
(二)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建立健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加大到村到户产业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就业排查专项行动,稳住务工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统筹开发多种形式公益性岗位,巩固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提高兜底保障标准,稳步提升转移性收入水平;用活乡村资源资产,挖掘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
(三)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把促进脱贫县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国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编制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强化全产业链环节深耕细作和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着力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统筹推进“九大协作”,以共建“一县一园”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协作,加强招商引资、推动“粤企入桂”,加快项目落地和实施,推动新发展阶段粤桂东西部协作层次不断提高、协作方式更加多样。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和全产业链建设,引进一批广东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兴业,创建一批供粤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粤桂劳务协作和产销对接,推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五)全面实施乡村建设治理。加快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开展好“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化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六)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将2021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同中办督查、国务院大督查等发现问题的整改统筹起来,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解决,以抓好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扎实推进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黄祖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