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和“农业增产增收攻坚行动”,坚决守住“两条底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成效
(一)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3年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涉农资金216.35亿元,同比增长19.2%,打好农业生产“十场硬仗”,推进农业增产增收攻坚行动,推动实现第一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前三季度,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排全国第9位,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望增长5%左右。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2元,同比增长6.2%,增收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增速有望高于前三季度。
(二)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210万亩。深入实施稳粮食兴乡村行动、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有效克服春旱、“龙舟水”、台风等灾害影响,粮食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52万亩、总产量1395.4万吨,连续四年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其他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猪牛羊禽肉产量稳步增长,蔬菜产业增长较快,园林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蚕茧产量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渔业加快转型,中药材、茶产业发展迅速,有效夯实了广西在全国“米袋子”“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地位。
(三)现代特色农业迈上新台阶。组织编制《广西农业产业整体布局规划》,开展小流域生态农业规划编制试点。创建了一批产业发展平台,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累计8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累计9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累计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8个、累计5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累计142个,新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0个、累计650个。现代设施农业成为全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产值超25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全区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68.1%。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713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自治区级81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9.73%,“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1741个。强化“桂字号”农业品牌建设,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和49场秋冬水果产销对接活动,广西六堡茶、百色芒果等14个品牌入围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数量居全国第二。开展农业产业链招商,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组织代表团赴东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业态,全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四)科技装备和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新增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1个、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1家。建成6个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9%。举办院士专家冬令营广西行活动。实施高产优质粮油、设施蔬菜等12个“尖锋”专项行动项目,集成推广了一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培育一批“头雁”、高素质农民,认定210名“八桂农匠”“广西农业技术能手”,全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升。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学用“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等,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全区行政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覆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广西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整省(区)试点,顺利完成年度清产核资工作,5个县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桂林市雁山区窑头村入选全国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以实施农业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为抓手,确保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提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主动担当,真抓实干,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压实责任稳面积,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强化激励扶持,强化防灾减灾,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加快推进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90万亩增发国债项目建设。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有序推动“非粮化”耕地恢复和撂荒地治理。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二是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提升设施蔬菜的规模,打造四大设施蔬菜产区。实施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南果北销”,持续打造全国知名“果盘子”。稳定生猪产能,确保全区能繁母猪保有量处于调控绿色区间。扩大牛羊生产,打造水牛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家禽产业,推动三黄鸡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打造“蓝色粮仓”,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和北部湾沿海渔港群,同步抓好陆基圆池、工厂化养殖、拱棚小池塘等设施渔业建设。
三是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创建一批国家及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桑蚕产业,重点打造蚕桑蚕丝绸全产业链。推进中药材种植,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科学发展“桂味”预制菜。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运营好“百色一号”果蔬冷链专列。新增一批自治区龙头企业。持续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招商,加强桂台农业合作,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供深、供港和出口基地。深入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推动“两区”“两站”建设升级,办好2024年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等展会活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四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促进农业废弃物应用尽用。深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持续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持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抓好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工作。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继续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五是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人才支撑。扎实推进甘蔗、芒果、桑蚕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尖锋”专项项目实施,开展农业核心攻关技术产业化示范,抓好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筛选一批地方优质特色、生产急需的新品种。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深化院士冬令营、校地合作等活动成果,建设一批“院士工作服务站” “科技小院”。实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头雁”、高素质农民等人才项目,评选认定一批“八桂农匠”,选树一批“十佳农民”等。
六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扩大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覆盖面,丰富拓展“党建+网格+大数据”等精细化治理方式,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批善治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打造文化宣传平台,突出农耕农趣农味,举办“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七是审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启动广西整省区试点。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推进广西整省区试点,指导梧州、鹿寨开展整市、整县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线上交易,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支持广西农垦集团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