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紧扣自治区“1+1+4+3+N”工作目标任务体系,坚决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2022年农业农村发展成效
(一)取得的突出亮点成绩。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速。全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4270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33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14位。二是在全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等12个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三是多项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石濡菲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14项成果获得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11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百色市荣获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市,获得激励资金5000万元。四是成功承办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等9个国家级会议活动。五是多项工作荣获国家级项目。合浦县、平桂区、鱼峰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横州市、东兴市、合浦县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新增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产业强镇10个,获得中央资金5.2亿元。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成立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田长制领导小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新增设立自治区粮食激励资金1.5亿元,提前完成2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150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有序推进全国“三普”试点工作,有效防范各类灾害,推动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4243.95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早稻生产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生猪产能保持稳定、牛羊产业快速发展。实行分级调控稳定生猪基础产能机制,建立了407个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召开全区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出台支持政策措施,新扩建60个牛羊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场,根据统计部门公布,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5.98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262.65万吨,增长7.1%;牛肉产量14.94万吨,增长6.5%;羊肉产量4.31万吨,增长7.4%,年末生猪存栏2219.70万头,增长4.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23.52万头,增长1.1%。全年生猪出栏3347.44万头,增长7.5%。渔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生态养殖,新增6800多个陆基养殖圆池等渔业设施,预计全年全区水产品产量363.77万吨、增长3..07%。
二是脱贫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成立厅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实施农业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指导54个脱贫县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完善发展全区县级“5”个、村级“3”个特色产业。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全年投入产业发展财政衔接资金169.76亿元,实施产业项目8561个;扩大奖补产业目录范围,全区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25.37亿元,70.86万户脱贫户受益。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推行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7.76万户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收益,脱贫村经营主体覆盖带动脱贫户比例达到30%以上。扎实推进国家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组成19个工作组集中对54个脱贫县开展集中督导整改,7个问题整改任务全部完成。
三是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构建“10+3+N”农业产业体系,据初步统计,全年蔬菜产量4530万吨,同比增长7.5%;全区园林水果产量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万吨大关、同比增10%以上,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1;蚕茧产量44.37万吨,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1;茶叶产量10.7万吨、同比增11%,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10;中药材产量72.89万吨、同比增19%,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区共培育龙头企业1574家(国家级49家),发展合作社6.2万家、家庭农场11.8万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5个,推进14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建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农产品流通销售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建设,建设1216个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80万立方米;成立厅农产品经销调度中心,推动解决大宗农产品销售问题。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增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重点县、40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农业科技装备人才支撑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广西“南繁硅谷”建设,入选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名单3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12家,甘蔗、芒果、桑蚕列入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新认定20家自治区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全国第10,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7.7%、增长1.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106人(累计471人),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18.16万人。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五年行动,培育 “头雁”2700多人。“1本科2高职8中职+1农广校”的农业职教体系更加健全,新招生3.5万人、毕业2.5万人。
五是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农业标准提升行动,发布42项地方标准制度,争取到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创建了12个国家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农业节水行动,5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农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52%。提升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等12个品牌入围2022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新增33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累计113个)。全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165个,全国排第6位。
六是农业农村建设与改革稳步推进。深入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行动,全区完成有效投资377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7%;举办粤企入桂“双百”行动等招商活动,新签现代农业项目251个,项目总投资714.5亿元。乡村治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6万多个以及完成312个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打造30个自治区级清廉示范村。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在5个县区启动实施第一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其中蒙山县、扶绥县作为国家试点地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5个县区实施“三变”改革示范县创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鹿寨县等3个全国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七是扎实抓好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成立厅安全稳定和应急协调专职办公室实行专人专岗集中办公,有效化解4项重点信访积案,进京到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化解率100%,排区直部门第一。牵头开展27件农业农村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区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深入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出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等执法行动,前三季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1.39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308件,有力维护农业农村安全稳定。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10万亩。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加强撂荒地治理,加快推进全区面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强化扶粮政策落实,深入实施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稳定粮食面积在4235万亩、产量在1391万吨以上。
(二)多措并举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确保蔬菜稳定增长。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稳住大市、大县、骨干养殖场产能,确保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220万头,出台支持牛羊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调动养殖企业规模养殖积极性,加快推进家禽新品种选育,力争猪牛羊禽肉增长2.4%以上。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力争水产品总产量增长3%以上。
(三)抓实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帮扶覆盖率。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强化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效益,落实各类惠农补贴政策,切实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四)加快推进“10+3+N”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持续打造粮食、水果、茶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桂味”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制度和产品标准,培育打造一批农业品牌,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富硒农业、道地药材等康养长寿产业。
(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开展绿色生态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疫情绿色防控技术等关键领域核心攻关,推广绿色高效装备与技术。建设一批高标准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样板,提高农业用水效益。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退化耕地治理,持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开展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净化产地环境。
(六)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农业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推进水稻、牛羊等育种创新,培育一批优势种业企业。从改地和改机两端发力,加快适宜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研发推广,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计划,持续抓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
(七)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实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抓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住宅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