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 晚稻前期病虫发生情况
我区晚稻前期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较上年同期偏重,发生面积约440万亩次。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其中,稻飞虱主要在桂南、桂东北局部稻区发生;稻纵卷叶螟在桂西北、桂南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二化螟在桂西北、桂中南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1、稻飞虱。灯下诱虫情况:灯下诱虫量同比偏多,统计资源等34个县(市、区)8月1日至25日25天灯下总诱虫量为98402头,同比增加36.70%,其中全州、灵川8月6日至15日10天分别诱虫31584头、14212头(上年同期分别是522头和1140头),占34个站点25天总诱虫量的46.54%;褐飞虱比例为75.91%(上年同期为86.76%);主降区在桂东北局部稻区,其中全州(34006头)、灵川(19282头)、横州(9074头)、龙胜(6471头)、富川(5917头)5站点共诱虫74750头,占总诱虫量的75.96%。田间发生情况:田间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发生面积约160万亩次,同比稍重。统计钦南等34个县(市、区)第五代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359.81头/百丛,同比增加47.81%。近期各地调查:主要在桂南、桂东北局部稻田发生,百丛虫量一般20~910头,高的1000~2765头,个别田块高达10000头(北流)、5980头(三江)、4478头(兴安)、4050头(永福)、3540头(乐业)、3500头(上思)。
2、稻纵卷叶螟。晚稻前期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05万亩次,同比偏重。统计龙胜等35个县(市、区)第五代各类型田幼虫高峰期加权平均密度为16.73头/百丛,同比增加19.89%。当前主要在晚稻早插浓绿田块发生,亩蛾量一般50~860头,高的1300~1980头,个别田块3335头(大化)、2593头(大新)、2132头(浦北)、2068头(兴安);百丛幼虫量一般1~30头,局部高50~180头,个别田块455头(乐业)、362头(融安)、355(浦北)、322头(兴安)、220头(陆川)。
3、二化螟。晚稻前期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90万亩次。统计资源等33个县(市、区)8月1日至25日灯下总诱虫量为14365头,同比增加82.57%,诱虫量较多的站点有资源(3478头)、田阳(4187头),占总诱虫量的53.36%。田间发生情况:亩幼虫量一般40~461头,高的712~1290头,桂西北、桂中南个别田块高达2400头(东兰)、2608头(上林)、14000头(武鸣);枯心(枯鞘)率一般0.04%~0.86%,高的1.06%~3.5%,个别田块高达8.06%(浦北)、5.7%(江州)。
4、水稻纹枯病。晚稻前期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同比偏轻。早插田块已经发生,病丛率一般0.35%~5.5%,高的20.0%~55%,灌阳个别田块高达75%;病株率一般0.1%~8.4%,局部高的10.8%~38.0%。
5、稻瘟病。稻叶瘟在晚稻田块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叶率一般0.05%~5.0%,高的6.13%~13.0%,靖西个别田块高达50.4%。
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橙叶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三化螟、稻秆潜蝇和稻瘿蚊等病虫在局部田块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二、 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综合分析晚稻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农情特点和气候等因素,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
1、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3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重发区在桂东北、桂西南、桂南的局部稻区。
2、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1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重发区在桂中、桂东南、沿海局部稻区。
3、二化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次,桂东北、桂西、桂中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4、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40万亩,全区普遍发生,重发区在桂东北、桂西南、桂南局部稻区。
5、稻瘟病。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历史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偏重流行的几率较大。
此外,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橙叶病、胡麻叶斑病、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稻蝽蟓、稻蓟马、粘虫、稻瘿蚊和鼠害等有害生物在局部稻区也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三、监控意见
1、 高度重视,密切加强病虫监测工作。各地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密加力做好监测预警,严格执行“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上报”工作制度,密切掌握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2、抓住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指导防治工作。各地植保部门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况,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治工作,主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兼治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稻粉虱、跗线螨、害鼠等,关键时期及时下沉一线,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宣传普及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3、 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落实以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为基础,推广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坚持达标防治,切实控制病虫害危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