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晚稻秧田和中稻田病虫监控工作
当前全区早稻正陆续收割,中稻大部处于分蘖至孕穗期,晚稻处于秧田至移栽期,早中晚稻生育期衔接紧密,有利于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发生为害。各地植保部门要切实抓好晚稻秧田和中稻田病虫害的监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一、发生概况
当前,我区水稻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稻蓟马、稻叶水蝇、稻秆潜蝇、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水稻细菌性病害和水稻胡麻叶斑病等。
近期各地调查:二化螟灯下诱虫量同比偏多,统计资源等24个县(市、区)7月11至7月15日共诱虫9495头,同比增44.48%;其中诱虫较多的站点有象州(2272头)、灵山(1818头)、钦北(1796头)、宾阳(1373头),占诱虫总量的75.31%。田间发生:全区有不同程度发生,桂东北、桂中稻区发生较重,亩有幼虫量一般10~263头,高的600~716头,灌阳、融水、灵山、富川、平乐个别田块高达1346~2500头;枯心率一般0.15%~4.1%,高的5.0%~8.0%;亩有卵量一般2~56块,高的124~136块,平乐个别田块高达1682块。
稻飞虱近期灯下虫量偏多,统计资源等46个县(市、区)7月上旬共诱虫27076头,同比增28.78%;褐飞虱比例偏高71.58%,上年同期为57.82%;其中横州、浦北、富川、灵川诱虫量占总量的71.50%。田间动态:目前,稻飞虱在全区普遍发生,同比偏轻,桂中、桂东北、桂西北个别田块发生相对较重。百丛虫量一般80~950头,高的1170~2500头,桂东北、桂西北、桂中及局部田块高达3032~7100头;个别田块高达18530头(江州)、18000头(大化)、13800头(南丹)。
稻纵卷叶螟在全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同比偏轻。桂东北、桂西北、桂中个别田块发生较重,7月上旬调查,亩蛾量一般10~840头,高的1140~2450头,个别田块高达3335头(大化)、4000头(灌阳);百丛幼虫量一般5~46头,高的52~156头,个别田块高达500头(凌云)、636头(兴安);百丛卵量一般2~86粒,高的148~162粒,资源个别田块高达640粒。
二、防治意见
各级农业植保技术人员要按照“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实时上报”工作制度,深入田间调查,注意监测早稻迁移至中稻田害虫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有效指导面上防治,综合采用农业、生物、理化诱控和化学等防治措施,做好晚稻秧田和中稻病虫监测防控工作。
一是科学处理稻桩,早稻收割后将田间的稻秆、稻叶清除,减少田间虫源残留,并及时灌水犁耙沤田,浸没稻桩,恶化螟虫的生存条件,有条件的地方把稻桩等清出稻田,集中处置。
二是加强晚稻秧田期的田间巡查,一旦发现害虫卵块(螟虫、草地贪夜蛾等)要及时摘除,防止虫害扩散蔓延。
三是做好理化诱控,利用灯诱、食诱等技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成虫,压低虫口基数。
四是移栽前喷施“送嫁药”,在秧苗移栽前3天喷施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五是中稻田注意达标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抓住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钻蛀性螟虫等病虫抓住破口和破口前5~7天及时预防,注重交替轮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