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化”机制催熟院士“金点子”——11月院士专家广西行启幕,智博会、农博会将展实效
自2023年“八桂之约·院士专家冬令营”举办以来,广西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跟踪”创新机制,将院士专家提出的6方面43条建议从纸面落到田间,催生出智慧农场、品牌农业、绿色产业等一批实打实成果。
记者获悉,11月4日—8日“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活动将启,10余名院士、20多名专家将再聚八桂,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招,相关成果还将亮相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与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
“水果采后损耗高,就发展智能分选与冷链;农机适配性差,就攻关丘陵山地智能装备。”两年来,广西农业农村厅将43条建议拆解成“问题-对策”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完成时限,动态台账实时跟踪进展。在此基础上,广西把建议转化为一个个攻坚项目:在贵港建成首个2000亩水稻智慧农场,耕收全程无人化每亩节本250元;投787万元立36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金光农场突破华南黄鳝规模化繁育;2024年投2400万元支持8个水果加工项目,新增产值超3亿元,带动近万农户增收。
为让成果长效落地,广西建立“季度跟踪”机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土地、资金难题,联动科技、财政等部门打通资源壁垒。两年来,建立了广西—东盟果蔬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广西)优质稻育种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合作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促成了17项由院士团队技术支撑的合作协议签署;全区新增120个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桂字号”品牌价值超5000亿元,7个院士签约项目撬动2.58亿元科研投入,全区水肥一体化新增640万亩,茶园绿色防控覆盖82.92万亩,甘蔗智能除杂设备市占率达50%。
“院士智慧还将持续为广西农业‘加码’。”广西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今年即将举办的“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活动,聚焦智慧农业、特色产业升级等重点,10余名院士将深入田间地头、龙头企业把脉支招;而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与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也将集中展示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农业服务、数字乡村等“三化”机制落地成果,让科技赋能农业的“广西经验”更鲜活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