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钱,首先想到孩子
河池市率先在广西全面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大学新生,6846人受益
“发放大学新生奖助学金1.89万元……”11月1日,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加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善德盘点今年村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今年,河池村集体经济有收益的村庄,不约而同拿出部分收益奖励大学新生,成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大学新生的设区市。
河池向来兴文重教、崇学向善。让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是一代代河池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2002年,韦善德成为加城村那雷屯的第一个大学生。家庭困难的他,从乡亲们手里接过大家东拼西凑的3000元助学金时,热泪盈眶,心里充满感激。
2017年,在大城市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他,怀着感恩之心,响应家乡号召,回到加城村当一名村干部。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事业。
在韦善德的带领下,加城村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拥有“七百弄鸡”、食用菌等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加城村集体经济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今年收益达39.5万元。8月中旬,村两委提议拿出部分收益奖励21名大学新生,得到了全村群众的热烈响应。
考取山东大学的杨蓝柱,从韦善德手中接过2000元奖学金时,心里涌起阵阵暖流。他的母亲蓝玉慧激动地说:“村里有了钱,首先想到我们的孩子,真的很感动!”
为何这么做?韦善德感慨良多:“奖励大学新生,既让他们看到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也是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后,回来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为激发广大学子的学习热情,培养更多的产业人才,组织部门十分支持这种做法。”河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陆庆勇介绍,今年河池全市11个县(区)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了6846名大学新生,累计支出311.64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清晰描绘的乡村振兴路线图,激励着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和韦善德一样,越来越多的河池青年,选择了在大学努力学习、毕业后返乡干事创业,“双向奔赴”换来“相互成就”。
2021年,家住金城江区的龙跃,受资助大学毕业后回到河池市科技局工作,去年参与广西科学院关于县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家乡就是好地方、大舞台。
记者从招录人员最多的河池教育和医疗部门获悉,2021年至今年10月底,教育系统招录超万人,河池籍占比过半;医疗队伍招录1522人,河池籍占比超94%。目前,河池村两委成员中,大学生占近四成。本土人才为河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