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西重点水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火龙果篇
为提高我区重点水果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动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保障水果生产、果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当前水果物候期,制定本技术要点。
一、物候期
火龙果挂果期
二、主要病虫害
火龙果溃疡病、炭疽病、煤烟病;蓟马、绿椿象、蚜虫和果实蝇等。
三、防控措施
1.平衡施肥,促进根系健壮,施用叶面肥时避免氮肥过量;夏季适量留果,避免植株负载过重导致抗病性降低;疏花疏果,促使同一批次花或果实发育一致,以便统防统治。
2.于开花前、幼果期(花后6—8天)和中果期(花后14—17天)防治病虫害。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等药剂防治溃疡病,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等药剂防治煤烟病。避免高温时期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3.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倍、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等药剂防治蓟马和绿椿象等,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500倍防治蜗牛,5.2%阿维·高氯乳油1000倍、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800倍等药剂防治果实蝇。注意不同类型药剂轮换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4.花后4—7天需尽快摘除花冠,及时清理黄化花冠、落果、烂果、受害果等,减少害虫藏匿途径,采用深埋、水浸、水烫等杀死果内幼虫。
5.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理化诱控等措施。
注:1.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1—3种农药进行防治,及时更新选用登记农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根据农药标签注明的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和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操作。
2.采收前14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具体安全间隔期以农药标签标注要求为准)。
3.需结合具体品种(早晚熟)、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防控。
(相关资料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特色水果创新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