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西重点水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荔枝篇
为提高我区重点水果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动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保障水果生产、果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当前水果物候期,制定本技术要点。
一、物候期
荔枝果期及采后
二、主要病虫害
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蒂蛀虫、荔枝蝽等。
三、防控措施
1.优先采用合理密植、培养高光效树形、改良土壤等农业防控措施;有条件果园可采用光驱避技术防控荔枝蒂蛀虫,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蓝板、使用性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保护和释放平腹小蜂等天敌,使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控病虫害,辅以人工捕杀荔枝蝽和天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2.荔枝采收前,最后1—3次施药可选用氟吡菌胺、氟噻唑吡乙酮和噁唑菌酮等药剂防治霜疫霉病;选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氯氟醚菌唑等药剂防治炭疽病;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防治荔枝蒂蛀虫。
3.荔枝采后保鲜参考NY/T 1530—2007《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进行,可用500毫克/千克的咪鲜胺类杀菌剂、500毫克/千克抑霉唑或1000毫克/千克的噻菌灵浸果1分钟。荔枝采后在使用杀菌剂进行处理时,必须考虑到杀菌剂的安全性、有效性、残留限量要求。
注:1.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1—3种农药进行防治,及时更新选用登记农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根据农药标签注明的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和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操作。
2.采收前14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具体安全间隔期以农药标签标注要求为准)。
3.需结合具体品种(早晚熟)、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防控。
(相关资料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