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沿海地区养殖虾蟹防寒和防气温回升病害发生指导措施
受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大部地区阶段性冷空气活跃,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频发。广西沿海虾蟹养殖区域,冬春交替季节,水温波动大,气温骤降、回升频繁,藻类不易繁殖,溶解氧偏低,虾蟹容易受到应激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造成大规模死亡损失。
建议防范措施如下:
1.高度关注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尤其是关注冬春季温度骤降或者持续阴雨、暴雨、寒冻等极端恶劣天气。
2.外塘防寒:在寒潮来临之前,尽快提高池塘水位,利用水体的保温特征来缓冲气温骤降的危害;寒潮来临后,尽可能的减少水体变动,若需进水,应尽可能抽取水温较池塘高的水源(不可违规打井抽取地下淡水),不要抽取水温较低的浅层水,进水时缓慢少量,保证进水盐度与池塘水体盐度相似,最大不能超过5‰,避免引起不同水温层交流和盐度改变对虾蟹产生应激反应,防止冻雨低温水直接流入池塘;减少投食,清空肠道,增强运动活力,定期泼洒维C、酵母或者黑水虻浆等药物以提高虾蟹抗病、抗应激能力;加强水质监测,保证水体溶氧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不开增氧机,避免水体对流失温,可以泼洒一次强氧化的改底产品,如过硫酸氢钾等,泼洒增氧片剂,直接对底部增氧;减少池塘作业,避免虾体受伤;加强虾蟹相关病害防治与监测;有条件的搭建温棚、挡风棚。
3.搭建冬棚:冬棚可以为对虾提供较高的水温,稳定的水质等一切必要条件。要经常检查冬棚是否有破损,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冬棚饲养的水位偏浅,难以维持水温的恒定,可在降温前4~5天连续缓慢的加水。水位加至超过1.8米就能使水体维持较好水温。
4.工厂化、冬棚和小棚等防灾:检修养殖场发电机、增氧机、保温或加热等设备装置;大棚养殖加强墙体、棚顶等保温措施,可采用地源热泵、空气能热泵等采暖设备。减少投喂,停止外界水体交换,加大水体增氧;保证防寒设施正常运作。
5.饲养管理:突然大幅度降温,可用一些有御寒效果的药物进行协助御寒。常见的御寒药物有酯化维C、多糖、虾青素、多维、矿物质和钙镁活力源等。水温低时,虾蟹的生长代谢放缓,应减少或停止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污染水体。气温回暖、水温升高时,应抓紧机会补充新水。当水质变坏、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含量超标、温度骤降、温度低于20℃、蜕壳期、阴雨天、发现病兆时,可酌情减料甚至停料。水温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虾蟹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在气温回升的中午,需要适当开启增氧机。尽量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不耗氧的有益菌和沸石粉、活性钙等调水,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
6.预防疾病:对虾在冬季主要流行的是红体、白斑等疾病,且目前没有确切的药物能够治疗,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工作为主,注意定期的消毒,及时清理病虾、死虾,创造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同时拌食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寒潮期间,减少池塘作业,避免造成南美白对虾的应激以及机体损伤,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对虾抗病能力。如发现冻伤或死虾的池塘,应立即清理,以免水体污染。
7.加强巡查:定期检查虾蟹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虾蟹及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处理防治措施。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残饵、粪便等废弃物,养殖用具定期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滋生。做好巡池巡塘等日常管理,注意极端天气造成的断电、断氧和极端低温等突发状况。
8.抢收: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收捕,早日上市,减少风险。对于因设施、场所等原因不能做到有效防寒的,应及时将能上市或冻存,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