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病防控预警
入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适宜的温度既适合鱼类的快速生长,同时也适合寄生虫的快速滋生和繁殖。根据往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在秋冬交替时节,大概率会发生寄生虫病,尤其是小瓜虫病极易爆发流行,不仅危害养殖鱼类健康,也给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及流行特点
小瓜虫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淡水鱼类寄生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养殖鱼类和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都能寄生,尤以鱼苗、鱼种、观赏性鱼类及越冬后期的鱼种受害严重。主要危害草鱼、鲫鱼、淡水白鲳、翘嘴鱼、加州鲈、生鱼、叉尾鮰、杂交黄颡鱼、泥鳅、大口鲶等淡水鱼,以及金鲳鱼、大黄鱼、石斑鱼、海鲈、黄鳍鲷、篮子鱼等海水鱼。
小瓜虫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时小瓜虫开始繁殖。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因此流行于春、秋季;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
二、防治建议
水温适宜的秋季是小瓜虫病的流行和暴发高峰期,虫体能快速引起发病鱼的死亡,最好的措施就是早预防早治疗,防止鱼体感染小瓜虫和发病,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广西特色淡水鱼创新团队建议广大养殖户重视并积极预防小瓜虫病。
(一)早期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是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措施。注意监测水质变化,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适时加注新水和开机增氧,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改善水质和底质,养殖水体悬浮物过多可用硫代硫酸钠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疾病发生;遇阴雨天气,延长开机增氧时间,避免缺氧。发生过小瓜虫病的鱼塘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消杀病原体,避免病害复发。
2.在养殖水温降至25℃之前的1个月起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和青蒿末3~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鱼类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3.苗种放养前,彻底清池消毒,投放健壮苗种,入池前用3%的生理盐水加黄芪多糖消毒10~15分钟;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刚发病或刚感染时可适当投喂功能性保健料。
(二)及时治疗
1.外用原虫膏(渔用干姜辣椒膏)400克+轮轮清1瓶/36㎡,晚上10点后使用,连用3天;内服:虫虫草(青蒿、辣椒等)1包+歼灭(干姜粉)1包+原虫膏(渔用干姜辣椒膏)100克拌10公斤饲料,连用7天。
2.用高碘酸纳或浓(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遍洒,每天一次,隔5~7天用1次,连用3次;同时,每公斤鱼用0.3~0.4克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