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改革与创新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战略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头的导语中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结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落在“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更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建设农业强国依然任务艰重,必须坚持业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在业态创新方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根据自然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主要有四种业态:一是大田种植业,主要特征是规模化和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二是设施园艺业,主要特征是蔬菜为主,少量水果、个别花卉为补充,集成技术(品种、设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土地生产率高、增加值高、生产供给时间长;三是集约养殖业,主要特征是规模化、企业化(公司、公司+),也是集成技术(品种、圈舍、饲料、防疫等),饲料利用效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四是现代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区域规模化,矮化种植、生态化种植、水肥一体化、增加值率高,有区域规模技术效应,有利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在科技创新方面,主力军有两支:涉农高校和农科院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网数据显示,2010—2020年国家三大科技奖的农业获奖项目中,科技进步奖256项,有244项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持的,占95%;技术发明奖47项和自然科学奖15项,全部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持。企业当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约5%的科技进步奖是由企业主持之外,很多获奖项目也得到了各种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协作。不过,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目前我国最出色的农业科技人才,仍然是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农业企业中已经开始聘用优秀的科技人才,但是,在农业领域高科技人才密集的企业还比较少。
在组织创新方面,核心是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最大化地运用先进技术。农业的适度规模,就是所有现有先进技术都可以得到最佳经济利用的最小规模。近年来,我国农业组织创新涌现出不少有效模式,包括:农业企业/公司+、新型合作社、家庭农场、托管服务等,在组织创新方面,龙头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政策创新方面,核心是更好地发挥两个作用,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布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解除各种限制,让市场发挥作用;200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决那些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的作用,不是代替市场作用,而是以政府的作用力,补市场力、助市场力、融市场力。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方面,各级政府的分工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其中,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推动落实方面,县级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品牌打造、科技服务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招商引智引资、村书记选拔配备等方面。
(作者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